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月亮山下的谧幽之梦

2018-6-25 11:58|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91|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月亮山,相对高差1100余米,山体雄伟高大,沟谷切割深长。气候温暖湿润,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有若干与恐龙同时代的动植物,如尾班瘰螈、桫椤等。除常见的珍稀动植物外,尚有极为罕见的夜光 ...

月亮山,相对高差1100余米,山体雄伟高大,沟谷切割深长。气候温暖湿润,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有若干与恐龙同时代的动植物,如尾班瘰螈、桫椤等。除常见的珍稀动植物外,尚有极为罕见的夜光蛇、脆蛇、七尾蛇、美女蛇等。


月亮山因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山中古来百岁寿星众多,远远高出联合国规定的人口比例。目前寿龄最长者曾治川145岁去世,堪称全国之最。
在月亮山腹地,高高的山尖上,矗立着一座苗寨--摆贝苗寨;在这里,完全没有田园小景,也没有“月亮山”如此的诗意,在这里,最能让你深深感受到的是苗族这个古老山地民族的苦难与沉重,正如它所居的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了都柳江边。

摆贝是一个与自然为伍,与神灵为伴的村寨。摆贝人崇拜自然,信奉神灵。在摆贝,家家户户都爱在门口挂牛角,那是祭祖用过的,据说可以保佑平安。
门前挂着的狼鸡草,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有的人家在门板上刻着走兽,瓦顶上雕着莲花和石鸟,这绝不仅仅是装饰,它体现了摆贝人对远古文化的遥远记忆和诗意想象。

寨子里还有一块神秘石碑,上面镌刻着"朱"字、女阴、太阳等符号,传说这是朱元璋时的遗物。
摆贝是苗族村寨的典型代表,是百鸟羽毛服饰原生地。全村350多户1700多人,木屋鳞次栉比,全用木皮盖,古树苍翠,古典的嘎嘿(古瓢)舞、华美古朴的百鸟羽毛衣、神秘的苗王墓、荡气回肠的芦笙曲、朱元璋时的古奇石等,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无间,一切都充满神秘。

摆贝村位于都柳江河畔、321国道旁,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榕江县城55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寨,428户2088人,均是苗族,是月亮山最古老的苗寨之一。
史志记载,摆贝村为明代由广西大苗山沿都柳江迁入。摆贝苗王杨老老(1746-1831)的坟墓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位于摆贝村右侧山梁上,由上、中、下三层墓穴组成,全部用青石围砌,是榕江县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座三室墓穴的苗族古墓葬。
摆贝村历史悠久,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全村房屋依山而建,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


百鸟羽毛服是这里的传统服饰,由羽毛裙和花衣组成,因其蜡染(有黑、白、红三种颜色)、刺绣图案古朴、色彩鲜丽、工艺精湛而享誉国内外。
牯藏节是苗族最古老的节日,每13年过一次,冬季进行,历时七天,节日期间身穿绣花羽毛群衣的盛装男女组成众多的芦笙队,高举一幅幅蜡染旌幡,牵着盛装打扮的牯牛,载歌载舞。

每当苗家过苗年、春节、端午节、吃新节等节日,摆贝苗胞便于篝火旁围圈舞蹈,在芦笙、古瓢的伴奏下,身穿苗族盛装的男女青年翩翩起舞。
摆贝苗寨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摆贝也被称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馆”和“月亮山下多彩幽谧之梦”,是黔东南州苗族民族旅游风情村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