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凯里分行:金融“活水”润黔土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8月下旬,穿梭在黔东南州岑巩县稻田埂上,一望无际金灿灿的稻浪铺展如毯,沉沉稻穗压弯了腰。风过处,簌簌作响,稻香弥漫,谷粒饱满,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恣意漫溢。 上述景象仅仅是工行凯里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小缩影。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该行把支农支小作为重要市场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组织“红马甲”金融服务先锋队深入开展“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服务,把信贷支持、惠农政策、反诈知识等送到田间地头,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沃土,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截至2025年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150亿元,较年初增加7亿元。 投放精准,力促“三农”产业旺 “现在政策挺好的,今年抓住机遇,扩大杂交水稻制种规模达40亩,预估创造年收益10万元。”杂稻制种大户吴大哥望着眼前翻滚的稻浪兴奋地说,吴大哥是岑巩县内规模较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大户之一,从事杂稻制种工作已有十余年。眼看马上到收稻谷、制种时节,资金短缺也成为吴大哥心里一件难心事。该行普惠先锋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提早与他对接,咨询今年的资金需求,提前为他办理贷款手续,及时发放贷款。 该行工作人员深入岑巩县田间地头,摸排杂交水稻制种种植情况 针对“三农”产业秋收时节资金需求“急、多、频”的特点,该行坚持因地制宜,紧密围绕“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部署,积极组织辖内机构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精准对接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客群,将普惠政策、适配产品和便捷服务精准送达第一线,有效破解秋收资金周转难题。截至目前,该行支持杂交水稻制种、茶叶、蓝莓、酸汤产业等特色产业贷款总额超3.3亿元,惠及群体千余户。 产品创新,赋能“百业”覆盖全 “急!真急!收购季就那么短短一段时间,必须保证现金充足,否则会影响太子参收购进度。”黔东南州施秉县某太子参经营企业负责人周总焦虑地说。在该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之际,该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后,通过精准推出的“经营快贷”专项场景申请,仅用时2天就为该企业发放了160 万元贷款资金。据了解,黔东南州施秉县太子参种植面积已达8.23万亩,总产量 3.36 万吨,总产值 7.47 亿元。 除了打造太子参特色助农信贷场景之外,该行还结合中药材、土豆、烟草、蓝莓、葡萄等12个黔东南州重点农业支柱板块,创新推出“苗侗振兴种植e贷”,确保精准滴灌不同产业,让过去难以企及的金融活水,精准、高效地流向“百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为这片沃土注入了澎湃不息的金融动能,截至目前,该行创新推出的12个特色信贷场景已惠及421户涉农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发放贷款金额达2.94亿元。 该行工作人员到施秉县太子参种植基地了解种植情况,并开展贷款尽职调查 服务更优,激活“特色”新动能 “以前收购农户茶叶都是靠手工计重登记,反复核对后按月支付费用,耗时还容易出错,事后编手工录入报表,工作效率太低了,现在使用手机登陆“农链通’平台,几分钟就全部搞定了!”黎平县某茶叶公司管理人员杨总感叹道。为优化升级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主席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域内特色农业产业,在黔东南州推出自主研发的“多彩农链通”。“多彩农链通”是一个集称量计价、支付清算、融资授信、销售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农链系统,能简化收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开展持续优化利率定价等机制,帮助涉农主体降低融资成本,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画好“新图景”。 下一步,工行凯里分行持续贯彻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通过“银行+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特色产业专属产品,拓展线上场景覆盖,强化县域渠道下沉,提升服务质效,精准滴灌新型经营主体与乡村新业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贡献工行力量。(通讯员:凯里分行办公室 姜发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