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凯里市中心25公里的地方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苗寨 那里山清水秀 树木郁郁葱葱 仿若一片世外桃源 这个苗寨就是青曼苗寨 这里居住着300多户苗族人家 这个苗寨不算大 但是名气可不小 ✍ 这里的"苗族织锦技艺"被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还有"苗族刺绣之乡"的美誉 日本友人韭琢先生在这里 捐资修建有曼洞苗族刺绣楼 一座座吊脚楼依偎在山脚或是半山腰 在苗族,修建房子是不需要建筑师的 吊脚楼通常是苗族人自家修建 修建房子似乎像一门祖传的手艺一样 苗族人家里只要有长辈会修建房屋 那么家里的儿子们通常也会。 苗族人才智过人,动手能力也是极强的 他们自己耕作,自己修建房屋 自己做苗族衣服 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所以,苗族文化才如此熠熠生辉 这里有一部分苗族人 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苗族老人仍盘着苗族的云鬓。 苗族文化保护得很完整。 正是初春 树木尚未抽芽 整个树枝都是空荡荡的, 却也美得自有一番风味 古香古色的吊脚楼 碧蓝如洗的天空和高耸细长的树木 组成了一副意蕴悠长的画 近两年生活越来越好 一些苗族人也修起了砖房 砖房与吊脚楼交相辉映 给这个传统的古老苗寨增添了一丝趣味 ✎ 既然是苗族 这里当然保存着古老的民俗活动 每逢节庆,平日安静的苗寨 总会变得热闹非凡 这里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春节芦笙会 七月吃新节、爬坡节、十月祭尤节等 其中以春节芦笙会最为隆重 举办有吹跳芦笙、跳铜鼓 苗歌对唱、斗牛、斗鸡、斗鸟等 跳芦笙 - 青曼芦笙从正月十三一直跳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最热闹 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 各村寨的姑娘都会来到这里跳芦笙 前来观看的父老乡亲 和外地游客更是挤满了芦笙会场 跳芦笙这一天 大概是苗族姑娘们最美丽的一天了 她们身着盛装 画着清秀的妆容 随着芦笙节奏起舞 ✍ 对于苗族姑娘来说 跳芦笙是件即幸福又带着一丝丝苦恼的事情 因为梳妆打扮一早上 还穿着十几斤的银饰在芦笙场上跳上一天 中间还不能坐下休息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天下来腰酸背疼 但是穿上母亲亲手做的盛装 在芦笙场上跳舞 接受人们赞许的目光的时候 心里却是温暖又兴奋的 所以虽然跳芦笙并不轻松 但是苗族姑娘还是很喜爱跳芦笙的 青曼芦笙准备的苗族芦笙舞 讲究的是大方典雅 姿势优美同时它还具有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节奏感强,韵律活泼 ✍ 苗族的小姑娘 水灵灵的大眼充满灵气 穿着苗族衣服跳芦笙丝毫不怯场 对镜头更是无畏惧 跳铜鼓 - 年轻的苗族未婚姑娘跳芦笙 过门的苗族媳妇和妈妈则跳铜鼓 苗族妇女梳妆打扮 穿上盛装来跳铜鼓舞 苗族妇女的衣服相对于 苗族姑娘的盛装来说就简单很多了 银饰主要是大项链、项圈、头花、步摇和银梳子 造型大方典雅 走起路来气势非凡 整套服装也是苗族妇女手工制作 织布、染布、裁衣、缝制、绣花等 复杂的制衣步骤统统由苗族妇女亲手制作 成衣色彩鲜明,造型感强、珍贵无比。 从各个村寨 前来跳铜鼓的妇女都围城一个大圈 两人或四人牵着手跳舞 舞池最中央由苗族长老负责打鼓 鼓声低沉浑厚 在苗寨外都能听到 ✍ 在苗族 苗族妇女的娱乐活动不多 因而跳鼓可算是一年当中的“头等大事” 平日忙于照顾家庭而疏于 打扮自己的妇女到了跳鼓的时候 总会打扮得光彩照人然后邀上姐妹 舅妈等一起前去跳铜鼓 鼓声不停则脚步不停 人们一直跳到天色暗下来 方才回家休息 ✎ 青曼苗寨,歌舞之乡 山水秀丽,苗歌悠扬 苗族姑娘,情谊深长 翩翩起舞,银铃作响 苗家妇女,贤惠端庄 一针一线,盛装辉煌 苗家阿哥,气质如松 芦笙阵阵,响彻苗乡 勿忘米酒,十里飘香踏歌而来,微醺而去 桃源圣地,与之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