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传统节日>内容

多彩的苗族“二月二”

2018-6-29 11:2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随着二月二龙抬头日子的来临,阳光温润,春暖花开的季节,马上就要来啦!小时候,总听大人们总说,二月二这天掌管人间云雨的龙王要下凡“”兴云布雨,沐降甘霖,恩泽人间,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 ...

随着二月二龙抬头日子的来临,阳光温润,春暖花开的季节,马上就要来啦!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总说,二月二这天掌管人间云雨的龙王要下凡“”兴云布雨,沐降甘霖,恩泽人间,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

小时候的二月二,总要被父母拉出去接受“龙抬头、剃龙头”风俗习惯。呃呃呃,二月二难道除了剃龙头的说法,难道就没有其他的风俗了?
不见得!
要说二月二呀,还得要说说苗族人的二月二
真会玩!
二月二在苗族又叫新娘节、敬桥节、走亲节。中部方言苗族通称之为nongx hlat ob(囔拉窝),节日内容极其丰富,即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都过节,气氛极为浓烈。

清早,每家都要煮几十个鸡蛋、鸭蛋(或鹅蛋),将其分别染成红、绿、兰、紫等颜色,然后由老人分配给全家每个成员,以示祝福。是儿童的,所得数量较多,同时还用专编的网带装成一串背在身上,表示吉祥、安慷,家庭和睦、幸福。中餐杀鸡宰鸭、烤酒煮肉、烧香纸祭祀祖宗。节日这一天,各家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履行以下传统习俗。


新 娘 节
---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必须要“坐家”。苗族的习俗,出嫁的女儿结婚当日是不能在男方家住,必须在来年的二月初二这个龙的日子,由女方的哥弟送到男方家居住7-9天,这就是苗族特有的“送新娘”习俗。

新娘到新郎家后,前几天亦像作客一样,昼夜由姑子或侄女陪同,寸步不离,直到新娘的兄弟们作客结束返回。新娘到夫家后,一般在夫家住上三至七天,然后请婆婆及一、两位老年妇女送回娘家。
一些调皮不安分的新娘,兄弟们告别主人前脚刚走,自己亦偷偷跟着跑回娘家,新郎家若发现可迅即半路追回,若追不上,无奈的婆婆也只好请人陪同跟着到新娘家,以示相送,而且不能生气发火。

祭  桥 节
---
农历二月二,黔东南州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祭桥的习俗。苗语称“拖久”。祭桥分为架桥和敬桥二种。架桥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主家无子。无子的人家架桥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来。
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灾,健康成长。架桥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桥,有的人架木桥,还有的人兴架石凳(俗称坐桥)。架石桥或木桥的多为求子,一般在节前就请人备好石料,请巫师占卜择地,只等二月二动工。
开工前,有的苗寨还要请巫师烧香烛纸钱,用麻线、背带、蜘蛛、鱼、蛋、酒和几尺红布,进行祭祀仪式,方能动工。桥架好后还要由巫师剪符念咒,贴于桥两侧,多数还兴桥头用石块垒一土地庙,意为土地神守桥。



架石凳桥多为孩子瘦弱多病的人家所为。这类架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架桥,而是在水井边、大树脚、山坳口休息处,用石块搭成桥(这类桥禁别人踩),供人休息。架桥者也把此石桥视为孩子们的桥,意为给孩子架个桥,保他平安成长,除病驱灾。

关于祭桥的兴起,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是苗族中有对夫妇,男的叫垢包,女的叫务扁,夫妇俩勤劳忠厚,吃穿不愁,就是无儿无女。
一天,一只喜鹊落在门前树上叫个不停。垢包和务扁就问喜鹊:“喜鹊,喜鹊,你这么高兴,知不知我夫妇的苦愁啊?”喜鹊回答说:“垢包、务扁啊,你们只要给我缝件白色短袖袄,让我穿上挡挡太阳光,我就告诉你们怎样才会有娃崽”。垢包和务扁说:“喜鹊啊,只要能有娃崽,莫说缝件短袖袄,就是一百件,我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务扁找出自己织的土布,给喜鹊缝了一件白短袖袄。喜鹊穿上非常高兴,再也不脱。为答谢垢包和务扁夫妇,喜鹊就说:“娃崽从天上来到凡间,路上常常遇到溪河,因腿短过不来。你们只要二月二到溪边小河边去搭桥,娃崽就会到你们家来”。
垢包和务扁照喜鹊讲的话去搭了桥,果然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搭桥生崽,到了第二年搭桥的那天,就去桥边敬桥。别人很想仿效这夫妇搭桥得了儿子,也在二月初去搭桥。以后得了儿子又敬桥。人人仿效,成了习俗。
农历二月二这天,孩子们也尤其高兴。因为小孩子们这一天都得到特别优待:不必打猪草、砍柴和放牛,也不干其它活儿,还能得到红蛋,吃上好饭菜。这天即使犯了过错,会得到大人的谅解,免遭打骂。

这样的二月二才好玩,是不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