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满山包谷难增收 今朝桃李满坡产业强——凯里市炉山镇洛棉村“一减四增”强产业促 ...
摘要: 3月10日, 春阳正暖,笑声满坡。在凯里市炉山镇洛棉村五指山尖坡片的山坡上,一株株年前新栽的红桃树枝在春阳的照耀下 ,桃花李花竞相绽放,三五成群的洛棉村妇女笑声朗朗,正忙着为年前新栽的桃树施肥修枝,一派繁 ...
3月10日, 春阳正暖,笑声满坡。在凯里市炉山镇洛棉村五指山尖坡片的山坡上,一株株年前新栽的红桃树枝在春阳的照耀下 ,桃花李花竞相绽放,三五成群的洛棉村妇女笑声朗朗,正忙着为年前新栽的桃树施肥修枝,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 “赶紧再来几个人,我们把这一片桃树施肥修枝,来年就可以大丰收咯!金书记,到时候我们种植的桃树挂果后,贫困户就不用评我了……”在温暖的春阳照耀下,一群劳作的妇女愉快的笑声飘满山。 洛棉村党支部书记金应文站在尖坡片的高坡上,思绪万千。脚下,1000余亩“苗岭红桃”生机勃勃,春风拂过,花香阵阵,沁人心脾。远处,一想到去年夏天满田的荷花、肥硕的稻田鱼,一拨拨看花赏景的游客,他就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炉山镇洛棉村是由原新山、尖坡、洛棉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580户2110人,8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主要聚居苗族、仫佬族、汉族、畲族等民族,群众种植观念传统落后,又无产业支撑,过去,洛棉村1300亩耕地中, 1100亩就种上了包谷,村民日子十分艰难,全村有89户275人未脱贫。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明确由市政府办一对一帮扶洛棉村,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杰多次实地调研,精心指导,市政府办、炉山镇、洛棉村驻村干部和村干一道实地论证,征得村民同意后,集中流转土地,利用“两田(稻田、荷田)、一山(环谷山)、一河(洛棉河)”优势,重点打造“桃李荷田,生态洛棉”项目,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今,昔日满山包谷难增收,今朝桃李满坡产业强的崭新洛棉让人眼前一亮。 正在给果树剪枝的吴保珍,干起活来格外利索,剪枝、除草、施肥,样样不在话下,她和她的姐妹龙启翠一起,不大一会功夫,就完成了自己当天的活路。 桃树下,吴保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坡上的土地过去全部种着玉米。玉米每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8元收购价计算,一亩地收益不到千元。加之近年来玉米价格波动大,收入很难保证。因此,她一家5口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然而,自从参与桃李荷田项目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自己丈夫在外打工可挣到3000多元,自己在果园里劳动,一个月一天按80至100元计算,一个月轻松可以挣到2000元以上,还可以照顾家,全家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 吴保珍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自从去年5月加入凯里市桃李荷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像我家一样不种玉米改种桃树的人家还有村民李荣碧等很多家。十分感谢罗市长的关心,他还亲自带着我们一起上山种桃树,鼓励我们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发家致富。” 谈到不种玉米水稻实施“桃李荷田”项目带来的好处,凯里市政府办驻洛棉村驻村第一书记潘年兴说:“2017年8月首届洛棉荷花节举办后,游客来了,旅游火了,群众腰包鼓了,村民笑了。去年,我们实施的荷花田第一期110亩已实施完成,通过采摘莲子和养鱼收入,预计达22.23万元。金果林第一期项目以荷花大坝为中心,在洛棉两侧山上种植桃树和李树,占地168亩。通过 ‘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扶持带动洛棉村贫困户46户170人脱贫,并辐射周边村寨脱贫,今年的第二期‘桃李荷田’项目,通过产业全覆盖,让未脱贫的43户105人轻松脱贫。” 如今的洛棉村,宛如世外桃源,一条条宽敞的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靓丽的房屋点缀山间,一个个致富的产业让群众脱贫有了盼头…… 洛棉村在市委的关心和市政府办、市文旅投公司的大力帮助支持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