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传统节日>内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吃新节”越来越近啦!

2018-7-12 11:55|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你可能知道“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吃新节”,一个特殊的节日,一个丰收的节日也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也叫“新禾节”。少数民族地区为了祈福秋天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 ...

你可能知道“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吃新节”,一个特殊的节日,一个丰收的节日也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

吃新节也叫“新禾节”。少数民族地区为了祈福秋天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七八月举行。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

吃新节来历有三:
一是为纪念开发雷公山的苗族祖先;
二是大忙季节已过,趁农事稍闲时,休息娱乐,调剂一下生活;
三是稻秧已孕穗、抽穗,预兆丰收,祭祀天公赐福。
过节时,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进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jenlhlod)、“岩妈”(wukvib)或祭“桥”(jux)以及祖宗神灵。

以糯米饭为主食。对歌、赛歌、赛马,纪念苗族始祖“引否飞”和“莫否飞”,感谢天公赐福,预祝当年丰收。西江千户苗寨(现雷山县城区)还在这时赶热闹场,节日连续两夜三天,彻夜吹笙对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稻谷,人们是靠猎取野兽、采摘野菜充饥度日。 这件事被天上的仙狗晓得了。仙狗觉得凡人生活过得太苦,心想:凡间有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阳光雨露,我要把仙境里的稻种送给凡人去种植。 偷仙稻种下凡,是触犯天规的。为了避开众仙的眼光,仙狗想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仙狗像往常一样,守在晒仙稻的地方,等众仙们离开之后,仙狗便在稻谷堆里打了几个连滚,全身的毛沾满了仙稻,连尾巴上都沾满了。 仙狗满心欢喜,这下凡人不愁没吃的了。

 天黑了,仙狗偷偷地逃出天门,腾云驾雾,奔向凡间。一刻时,仙狗绕过南天门,来到了通天河边。 正在这时,只见一条渡船划来,仙狗见船离岸不远,纵身一跃,便跳上了渡船,小心地蜷缩在船尾上。 船到河中心,船夫发现一条奇怪的野兽上船偷渡,心想这不吉利,举起船篙子,朝仙狗打过去。 仙狗“扑通”一声跌进通天河中。船夫见怪物落水,飞快地把船划走了。 仙狗落水后,全身水淋淋,粘在毛内的稻谷,也被河水冲洗走了。仙狗心里十分难过,一边使劲地朝对岸游去,一边用力把尾巴伸出水面,只要能保住尾巴上的稻谷,就可以繁种。

仙狗费尽全身力气,游过了通天河,爬上了河岸。 这时,仙狗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手里提个包袱,向有人的地方走去。 半路上,正好碰到一个农夫,白发老翁把稻种送给他,并告诉他如何繁种。 农夫刚接过稻种,霎时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白发老翁突然昏倒在地上,农夫吓得全身发抖,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过了一会儿,白发老翁苏醒过来,连忙催农夫快离开这里。 农夫见白发老翁不能行走,就上前去扶他,白发老翁连连摆手说:“我不能走了,我本是天上的仙狗,今天偷送稻种下凡。这稻种是天上神仙们吃的,如今被玉皇大帝晓得了,我要遭雷打火烧。”

 农夫听后,心里很难过,但无力相助,只好含泪离开。 风停了,雨住了。仙狗被雷打火烧后,失去灵气,再也不能上天了,变成了凡间的狗,从此,在人间生存。 第二年,农夫按照仙狗传授的方法,精心种稻,禾苗长得特别好,获得好收成。 为了感谢仙狗送稻种,六月六那天,农夫用石碓舂了谷壳,煮了一大锅白米饭,盛了一大碗,还夹一块肉放在米饭上面,先给狗吃。 此后,每年稻谷熟了的时候,在这天,农夫都要让狗先尝新。就这样在民间逐渐形成了个风俗,相传至今。


    丰富多彩的活动    

吃新

过节时,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岩妈”或祭“桥”以及祖宗神灵。以糯米饭为主食。感谢天公赐福,预祝当年丰收。


赶场

每个村寨的赶场日不同,西江赶场赶猪日和马日,按地支轮算,分别5天和7天赶场一次。吃新节吃卯,按照西江赶场计算,两日后即赶马场。所以一到赶场日,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当地商户,都会上街买生活必需品,吃新节期间的赶场会更加的热闹和盛大。

斗牛

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游方

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

对于苗族来说,任何节庆都少不了歌舞。苗族小伙欢快的吹着芦笙,苗家阿妹唱着动情的苗歌,苗族姑娘跳着沁人的舞蹈,声声入耳,好热闹的场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