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休闲惬意,郎德上寨

2018-7-27 11:4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170|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2008年以前,郎德是贵州最为知名的苗寨,在08年奥运火炬曾在此传递,在西江还没声名鹊起的时候,郎德是最先被开发出来作为苗族民俗旅游景点的,后来西江名气渐大,郎德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直到现在仍保留着纯朴 ...

2008年以前,郎德是贵州最为知名的苗寨,在08年奥运火炬曾在此传递,在西江还没声名鹊起的时候,郎德是最先被开发出来作为苗族民俗旅游景点的,后来西江名气渐大,郎德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直到现在仍保留着纯朴的气息和生活状态。


郎德位于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苗岭腹地,分上下两个自然村寨。郎德始建元末民初,距今有640多年历史。郎德拥有百户人家,寨内苗族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现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因此正规一点的叫法应该是“郎德上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之郎德上寨。

你可以自愿选择乘坐观光车或者步行到达郎德上寨,郎德上寨素来以热情待客而闻名,盛装的苗家妇女手捧自酿糯米酒,12道拦路酒一字排开,早就等着你的到来,刚一到路口,那一边小伙子们吹起了芦笙,这一边姑娘们唱起了飞歌,捧起了牛角酒就朝你走来

除了拦门酒之外,假如你上午到达郎德,全村的村民为你准备好了苗族传统歌舞,芦笙舞、踩鼓舞、锦鸡舞,表演场周围有的还背着自己的宝宝,妈妈的身体随着音乐欢快的摆动,背篓里的小宝宝咯咯咯的笑,欢乐就是如此简单。


还有最惹人注目的芦笙表演,位于寨子中心的芦笙堂,在地面上用石条铺出了类似于铜鼓上12道光芒的纹样,非常漂亮,那些七八十岁老人,手上拿着两三米,最长超过三米以上的芦笙,就在芦笙堂上进行表演!

如果下午到达郎德,你还可以在表演场体验苗族13年一轮回的召龙节祭祀仪式,苗家人崇尚祖先和自然,原汁原味的召龙节祭祀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村子里各个年龄层几乎都参与进来,苗人通过召龙祭祀活动,祈求上苍保佑村寨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祈祷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不同于上午苗家歌舞的欢乐,这场出动整个村子的祭祀表演显得庄严肃穆,你仿佛跟着一起穿越历史长河,经历着苗家人的几次艰苦迁徙和辛勤耕耘,感受着苗家人对于祖先的敬重和对于自然的崇拜。

看完演出,你可以逛逛寨子。郎德上寨不大,沿着小路走走就是最好的观光,全村小路全以鹅卵石铺设,整齐而干净。


寨子里还有值得细细品味的,譬如一座座吊脚木楼,建在大山里的奇迹,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杂乱却又有序。大多为典型的三层结构,一层养猪牛,二层住人,三层堆放粮食及杂物。

这片土地的人们物质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并不贫穷,从你遇见的每一张张笑脸上你就能感受到。


郎德上寨商业气息不是很浓,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琳琅繁杂的店铺,没有可以精致可以休憩的咖啡馆小酒馆,这里只有着沉淀的沧桑,斑驳长满青苔的木墙,摇摇欲坠的吊脚楼......

你可以完全融入到当地的生活里去,跟着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到稻田里去收麦子,或者下田捉田鱼,要不就索性在寨子住上一阵子,一起跟着房前的老奶奶学学刺绣,再和抽着旱烟的老大爷一起聊聊他们在这片净土发生过的故事,去表演场跟着村民一起跟着芦笙的节奏摆动身体,一起演绎这片净土难得的融洽。

郎德,是一洗涤心灵的地方,一个让你回归田园的最佳去处,一个你内心安静、心灵归属的好去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