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镇远“九龙一剑”的传说故事

2018-7-30 11:2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07|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盘古开天地以来,舞阳河一直象蓝色的飘带,自西向东缓缓地从镇远城中间穿过。受舞阳河的滋润,两岸的人民过着富足、祥和的幸福生活。码头、庙宇、戏楼、商铺、客栈、酒家、民宅遍布全城,河里的大小船支和岸上的车、 ...

盘古开天地以来,舞阳河一直象蓝色的飘带,自西向东缓缓地从镇远城中间穿过。受舞阳河的滋润,两岸的人民过着富足、祥和的幸福生活。码头、庙宇、戏楼、商铺、客栈、酒家、民宅遍布全城,河里的大小船支和岸上的车、马来回穿梭,好一派繁荣的都市。因此,镇远成为远近闻名的福地,连东南亚一带国家的使者和友人,都纷纷前来驻足朝圣,经商和文化交流。

镇远美丽、繁荣的名声,不仅传遍了世界,也传到了如来佛脚下的九条龙的耳朵里。贪玩的九条龙一商量,趁如来佛打瞌睡的时候,逃出西天,借助雷雨直奔镇远。到镇远府一看,确确实实山好、水好、人也好。于是情不自禁跳入舞阳河水中戏起水来。顿时舞阳河水陡增数丈、浊浪滔天,河两岸的房舍不断倒塌、田、土、树木、驿道尽数被毁。九条龙戏水累了,还随意吞食六畜,经常吞食在河边洗衣的妇女和玩耍的儿童。一时间渔民不敢下河打鱼,妇女、儿童也不敢到河边洗衣和玩耍,大人们也不敢轻易出门,出门办完事也不敢逗留,赶紧回家关门,原先住在河边的人家户纷纷搬到远离舞阳河的坡边,有的人家干脆举家迁出了镇远府。在九条龙的折腾下,昔日的繁荣、祥和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一年春天,一位从嵩山少林寺慕名而来、年方十八的英俊少年,背着师傅传授的斩龙剑,兴匆匆地来到周大街,见天色已晚,就找了家“好又来”客栈住下。第二天清早,用完早餐就出门准备饱览名城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还不到中午时节,扫兴的少年便回到住处,一边喝闷酒,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哎!不该来这鬼地方,徒有虚名。”店主见状,就把古城的变化情由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少年听完后,闷闷不乐地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想:可恶的孽龙,把一座好端端的府城搞成这样,百姓整天提心吊胆的日子怎么过?我非替镇远人民除掉它不可,否则我对不起师傅要“除暴安良”的教诲,对不住镇远百姓。他还想:我一个人对付九条孽龙,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必须要求助众神灵的保佑,也要得到镇远百姓的帮助。

为了求得众神灵的庇佑和广大百姓的帮助,少年用十多天走访了镇远府城的七寺八阁九个庙和所有的大街小巷,众神灵都表示支持他“除暴安良”的义举,百姓更是积极响应,纷纷在河边垒起大大小小的石头。为更好地了解孽龙的习性,少年又从周大街搬到全城地势最高,又有天后娘娘作后盾的天后宫对面“望江楼”酒家住下,积极筹备,准备时机一到,就打响消灭孽龙的战斗。

古历的四月底,镇远府连续降了几场大暴雨,原来清彻见底的舞阳河水变得十分浑浊,孽龙又开始兴风作浪,不一会,舞阳河水漫过了地势低凹的河坝街、吉祥寺等街道,情势危急。此时,早就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的少年,见时机已到,趁孽龙不备之时,手执斩龙剑一个箭步跳入水中,对准就近的白龙挥刀砍去,只听“咔擦”一声巨响,白龙已身首分了家,少年顺手提起白龙的角,轻轻一甩,就将白龙头甩到了西门街。
首战告捷,百姓拍手称快,都纷纷前来河边呐喊助阵,少年也越战越勇,又先后在米码头、冲子口将黄龙和黑龙斩首,又顺便将其头抛到四牌和三牌。

其它六条龙见势不妙,纷纷后撤,撤到大河关码头,一看老大桥的每一个桥拱下都有张三丰的斩龙剑高高地悬着,已无退路,只好掉回头来,一起向少年反扑。岸上的老百姓见决战的时候到了,一边高声呐喊,一边拿起石头向河中的孽龙的头、眼睛、身躯狠狠的砸去,直砸得孽龙群一阵阵嚎叫。
经过无数次激战,少年左刺右砍,才分别把红龙、紫金龙、绿龙、兰龙、橙龙灯六条龙的头砍下来,抛在头牌、二牌麻阳等街道,另外两个龙头,少年一高兴就甩到周大街背后最高的山上。剩下的一条青龙,见大势已去,趁少年无暇顾及之时,偷偷地钻进了中河山脚的洞里。

九条孽龙被少年杀死了八条,还剩一条也钻进了洞,顿时雨过天晴,美丽的舞阳河又恢复了原貌,如同少女一般,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周大街背后那座高山,因有三个龙头埋葬在这里,所以后人就把此山称作龙头山;因一条青龙钻进中河山脚的洞里,就把这里称之谓青龙洞,并在此处和五牌两河修建了庙宇和镇江楼,以镇住青龙不再残害镇远百姓;为了揭示孽龙的罪行,老百姓又将抛在各街道的五个龙头,死死地钉在青龙洞的石壁上,一直到今天,游人都能看到石壁上的龙头;也就从那时起,每年元霄和端午节,古城人民都要按照少年甩在自己街道上龙的颜色,精心去打扮自己的龙灯和龙舟。

几千年过去了,到一九一九年,蔡锷护法讨袁二路军总司令李烈钧将军,率两万余众来到镇远驻军。战斗间隙,喜爱钓鱼的李司令在青龙洞门前空岩垂钓时,听一老翁讲了上述的故事,深深被少年的义举和勇敢所感动。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提笔在莲花亭对面石壁上挥毫挥泼墨用篆体写下了钢劲有力的“九龙一剑”四个大字,以示对没有留下名和姓的少年的纪念。

“九龙一剑”石刻的下方有一口二尺见方、常年都不会干枯的井,井水清甜可口。每逢端午节前几天,夜深人静和月亮照到井里时,幸运的人会隐隐约约地看见当年少侠的宝剑和青龙的身影。
作者:刘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