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一般指从惠水以东至雷公山,长约180公里,宽约50公里,跨越丹寨,凯里,雷山,台江等地区。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故名。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全国共有700多万人,其先民曾聚居华中地区,后来西迁武陵山地区,而后再由此迁居西南各地。苗族民歌“汉族占街头,壮族占水头,瑶族占箐夫,苗家占山头",苗族原本的土地是在富饶的东部平原。在这里他们无奈地接受了大山,大山也慷慨的接受他们。他们雕凿着大地,开垦梯田,生儿育女。 苗族全家福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位于雷山县境内,海拔2178.8米,距雷山县城32公里,有公路直通山顶,是黔东南州境内清水江和都柳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主要支流的发源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当地苗族民众则把雷公山叫做“别勒”,即是茫茫无际之大坡的意思。 雷公山 1934年,毛泽东率红军长征过其南麓,欣然写下了著名的《十六字令三首》其一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雷山名士罗雨峰先生也写过一首《调寄浪淘沙》描绘了雷公山的千山万壑、莽林烟雨和气候奇特的景致:“四百里纵横,雾锁云吞,出头敢说众山惊。五岳移来休比峙,只负虚名。原始有森林,烟雨阴沉,长年障目不知青,反是冬来气候暖,顶上清明。” 雷公山是座神奇的大山,是原始生态保持得非常完整纯真的神秘的处女地。在雷公山内已经鉴定的生物种类近2000种。2001年为国家级自然保护。200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国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在苗岭的崇山峻岭山区中星罗棋布居住的苗族村寨,其数量以千计。以其古色古香,原汗原味的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饮食以及他们的淳朴、文明、热情、好客,形成了苗寨旅游的一大靓点。 西江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西江苗寨 除了西江苗寨,这里比较有名苗寨还有控拜苗寨——中国银饰文化之乡;新桥苗寨——水上粮仓;朗德苗寨;雀鸟苗寨、乌东苗寨、独南苗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