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侗家萨玛的传说

2018-8-23 11:2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565| 评论: 0|原作者: 小森林|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萨玛侗族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庙大”,这个“萨”指的就是萨玛,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对于人们来说神的形象是类似人或者动物的样子,但萨玛却是一把伞的样子,真可谓奇怪,为什么侗族会以伞作 ...

萨玛
侗族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庙大”,这个“萨”指的就是萨玛,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

对于人们来说神的形象是类似人或者动物的样子,但萨玛却是一把伞的样子,真可谓奇怪,为什么侗族会以伞作为神呢?欲想解谜那就听我娓娓道来。
萨玛的传说
萨玛又称萨岁,侗语意即“圣母”、“大祖母”。
在很久以前,萨玛曾名为“杏妮”,杏妮的父母为逃避战乱到今贵州南部黎平、从江两县交界的大团寨里定居,生下杏妮后,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杏妮的父母被来自丹阳寨的汉人大财主李董顺加害致死,杏妮不得不逃到六甲寨与舅父居住,并与当地青年石道相爱结为夫妇。杏妮夫妇为躲避李董顺的欺压来到螺蛳寨安身,后仍被李董顺找上门。夫妇两人不堪压迫,遂率众反抗。李董顺在州府做官的儿子李顶郎上书朝廷,诬称“峒蛮”造反。朝廷派大军赶来镇压。由于众寡悬殊,杏妮最后在龙额“弄堂概”处跳崖身亡。从那时起,杏妮被侗族人民所敬奉,被尊为神,几乎每座侗族村寨都建有圣母“萨岁”庵坛纪念她。


祭萨
在每年的开春或秋收之际,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的侗民们不期而会地参加祭萨活动,节日规模最为盛大的当属榕江县车江大坝的三宝侗寨。
他们在寨子的广场上垒起圆形的土堆,土堆上摆满了鹅卵石块,上面插着一把半开的黑伞,那伞便是萨玛的象征,意味着祖母的英灵会附在黑伞身上,保佑侗家人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这就是为什么萨玛是黑伞的原因。


祭萨活动的供品中必须有黑毛猪和绿头鸭,并且要在萨屋里宰杀,其方式很讲究,不用刀具,猪是由几个壮汉将它按下水池溺水而死,鸭子是用绳索套其颈部将它勒死,以示不用刀枪也能驱魔除怪。

整个祭萨仪式里,保留着很浓郁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通常是德高望重的中老年妇女和年长的男性先行祭祀,随后便是青年妇女和少女祭祀,她们向管萨人讨喝一口萨祖母喝过的茶水,摘一小枝常青树枝插于发髻上,再跟随手持半开雨伞的老妇人绕寨一周,最后来到特定的场坪跳起“多耶”,气氛庄重而热烈.
而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只能在家默默地洗手作羹汤,所以说萨玛节又称为侗族妇女节,彰显了侗族妇女崇高的社会地位。

侗族人民的"祭萨"活动,不仅显示侗族人民的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更显示了侗族人民面对艰险苦困时顽强不屈的精神。
2006年5月20日,侗族萨玛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此以后,"祭萨"活动成了侗族人民最古老、最隆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