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传统节日>内容

黔东南的“七月半”习俗,大家还记得吗?

2018-8-24 10:4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七月半,即为黔东南对上元节的俗称,也称鬼节。中国其他地方也有将其称作盂兰盆节、施孤、地官节或斋孤的。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苗疆的七月半比较特殊,是从农历七月十三开始至七月十五。中元 ...

七月半,即为黔东南对上元节的俗称,也称鬼节。中国其他地方也有将其称作盂兰盆节、施孤、地官节或斋孤的。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苗疆的七月半比较特殊,是从农历七月十三开始至七月十五。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七月半,鬼乱窜。”这是流传于坊间的一句俗语。每到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的时候,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民间有拜祭地官、祭祀祖宗和普度亡魂的风俗。中国历史上,七月十五,又是个祭祀国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也是民间百姓寄托对祖先的追念产哀思。

那黔东南的“七月半”习俗
大家还记得吗?

鱼、鸭不能少
黔东南地区有七月半这天必须吃鱼和鸭子的习俗。这两种食物都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吃鱼的说法据说是为了和祖先有沟通,杀鸭子的原因是说把鸭子的血滴在焚给祖先的纸包上,鸭子就会驮着包顺水回到源头,带给祖先。这样的传说也许与祖先来源于河流有关。总之生命的始终都和水有关。来源于水,回归于水。这样的观念于是就表现在了节日里祭祀的食物上。




烧包封
七月半这天除了准备食物外,还要准备给逝者与鬼魂们的银钱,俗称“烧包”。给自己家族中过世的人,则是要焚化封好钱纸的纸包,在白色包上的中间以子女或者孙子的名义写上 “故亡X X老大人查收”必须是十一个字,这其中有个传统,是因为人这一生总要经历“生劳病死苦”这样的步骤是一个轮回。所以要在轮回出头的地方落一个 “生”的字脚。就是为了祈祷逝者早日登上天界。十一个字的排列顺序就应了“生劳病死苦 生劳病死苦 生”。



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中元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除此以外
咱们黔东南地区在七月半还有那些特有习俗呢?


三穗:祭祖、烧包



台江 :踩鼓、斗牛



天柱:对歌


剑河:祭祖、踩犁板、侗家婚俗表演




镇远:吃油炸粑、放河灯


要是觉得传统的活动还是太无趣
不如找部恐怖片深夜一个人看吧
尊重传统民俗固然可以理解
但是大家在焚烧祭祀的同时也要注意防火哦
小编在此祝愿各位微友中元节平平安安!
凯里人论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