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又是一年丰收节,水上粮仓又满仓

2018-9-26 10:1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079|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秋天,是丰收,是金色,是欢喜。从都匀东高铁站到凯里的路上,金黄的稻穗铺满一垄垄梯田,村庄笼罩在蓝天白云和阳光下,有一种无法描述的美。突然有些向往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曾经以为自从上次和雷山邂逅以后,至 ...
秋天,是丰收,是金色,是欢喜。从都匀东高铁站到凯里的路上,金黄的稻穗铺满一垄垄梯田,村庄笼罩在蓝天白云和阳光下,有一种无法描述的美。突然有些向往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曾经以为自从上次和雷山邂逅以后,至少会有很久不会再来,可是,如今又踏上这片土地,除了亲切,依然觉得很新鲜。这个季节的雷山,仿佛是金色的,亮闪闪的,照耀了心底殷切的期望。

国家把每一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此次行程的第一站,便是水上粮仓。


大塘新桥村的村民有200多户1000多人。早在恒远时代,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只锦鸡给苗民带来了一束稻穗,从而让贫瘠的人们有了种子,种子变成了更多的粮食,人们靠种子生长的粮食不仅填饱了肚子,还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人。

苗民崇拜锦鸡,便用锦鸡的外形来制作服饰。尤其是妇女的服饰,长不过7寸,盖不过膝盖,下地干农活的时候不用挽裤腿,在衣服的后摆往往会有一条代表锦鸡翅膀尾翼的小尾巴,这种奇特的服饰成为苗族服饰的瑰宝。

作为短裙苗的大塘人对锦鸡的赐于感恩戴德,他们无限珍视这来之不易的粮食,等到粮食丰收,家家户户有了余粮,便不知是谁,带头兴建起了粮仓,最后,一个村里竟建起了高达40多座的粮仓。

大塘新桥村的粮仓与普通的粮仓不同,它们以穿斗式吊脚楼的模样建立在水上,每间粮仓约25平方米,高约3.5-4米左右,由6根木柱置于石墩之上。100多年以来,它们成为世上仅有的、独一无二的并且尚在使用的的水上粮仓。

在清秀的高山下,是成片的苗家吊脚楼,在这其中的低洼处,粮仓居于其中,高空俯瞰呈一座心形的模样。水上粮仓是苗族古老农耕稻作的活化石,虽然建立在水上,却能够防潮、防盗、防水、防火。

金秋时节,粮仓的屋檐下吊晒着玉米,金灿灿的,仿佛挂着村民丰收的喜悦,粮仓下面的水,悄悄长了水藻,引得家鸭常常过来游泳。当人们走在粮仓的石子小道看着眼前的一切,便仿佛看一部村民的智慧史、丰收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