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开始 黔东南这个名字 在脑海无法忘却 去黔东南 这个信念 始终无法忘弃 到她身边 感受 风景秀丽的村寨 古朴坚固的鼓楼 能歌善舞的人民 饱经沧桑的古城 还有那清秀的山,灵动的水。。。。。。 镇远 ——风光迷人的“太极古镇”,“道教、佛教、儒家学派” 三教并存的古建筑群——【青龙洞】,舞阳河风景区。 感受山水迤俪,风光迷人的“太极古镇”,游览“道教、佛教、儒家学派” 三教并存的古建筑群——【青龙洞】。镇远县隶属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是贵州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都说凤凰美,其实镇远比凤凰美的更有感觉。 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水陆码头,承载着进出黔东南和贵州的众多物资。 舞阳河从苗岭腹地瓮安发源、贯穿了黔东山地后流入汀西沅江,她把最美的河段留给了镇远。舞阳河山青水秀,风光宜人,乘一叶小舟荡舟其上,但见翠树流碧、山影倒映水中,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山不高,水面也不宽,但山的高度,水的宽度与人的距离恰到好处,您不会感觉到山的压抑和水的浩瀚,而是给了您一种亲近感,让您完全融入舞阳河秀丽的山水之中,人随景动,景随心移。突然,远处传来悦耳的山歌,这时,整条河都动了起来,您的心也随着河笑了起来.. 西江千户苗寨——从鬼手里讨到地盘 苗寨坐落在山谷间的一块盆地,一片黑顶的中间,间隔着绿油油的稻田,像一幅水彩画,连缀的吊脚楼一层叠一层,烟雾袅袅,朦朦胧胧。整个寨子庞大的吊角楼群依山而建,麟次节比、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神韵十足。淳朴的民风、秀美的田园风光、幽雅的自然环境、使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小镇上的许多人家都把自己的房子拿来做生意,这些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的。枫树楼顺着山势向四周展开,黄昏时分,整个木屋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好。 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苗族吊脚楼。 民族景区总有一些民族节目,苗歌苗舞是不能不看的。当看见一群群身着盛装的苗女一路说笑走过来时,就是要演出了。苗女的服饰繁复非常,硕大的银头饰闪闪发光,裙摆上的挂饰也是玲琅满目。苗舞的节奏非常欢快,起舞时,满身的银饰叮当作响,和着音乐的节奏,铿锵有声。 西江苗寨著名的老人合唱团,他们大多在六七十岁以上,唱起歌来精神抖擞,古朴的苗歌被他们演绎的淋漓尽致。 傍晚的西江,山风阵阵,灯光闪烁,远远望去如同坐落在山谷里的布达拉宫,只不过是木质的。(不过苗寨人自己说像一个牛头) 隆里——沧桑恬静的古城 隆里古镇,距今约七百年的古屯兵城,是明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形成的军事城堡,十来条道路全由卵石铺成,还砌有图案,整齐美观,即使下大雨路也没烂泥。明朝朱元璋六王子率九省兵马屯居建造的古城楼、古城墙、古书院、古民居等。 隆里居民的祖先大多来自江南,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有明显的徽派特点。现存古民居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举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为完整和最具典型。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后人一直怀念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以在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建的。 世界最大的天生桥——黎平天生桥 黎平天生桥雄伟壮观,气势宏大,其结构之精致,拱弧之圆率,拱底之光滑、拱顶岩层之规整,丝毫不假人手,纯天然而成,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黎平德凤古翘街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 此街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近一公里,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 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 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 堂安属黎平县肇兴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堂安侗寨有160余户,800多人,建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组建的生态博物馆,其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可与广西龙胜梯田媲美。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堂安侗寨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吁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 寨门的建筑形式多为重檐歇山顶,仿如意斗拱装饰,显现三斗三升。 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瓢井以及水碾、石雄、纺车等保存完好,禾晾、谷仓、水碾、石雄、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堂等建筑物是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进入侗寨,先得走过风雨桥,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花桥。与现代的桥相比,它的最大特色是由瓦盖成的顶,能让人们避雨、躲冰雹。而且,桥两边各有一条长凳,供人们休息。 侗寨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