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历史悠久的蜡染技艺

2018-9-30 10:0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110|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以蜡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秦汉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 , 自宋代以后渐渐衰退。贵州丹寨、安顺、织金等许多苗族聚居区,长期与外界隔绝,这里的居民逐渐形 ...
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以蜡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秦汉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 , 自宋代以后渐渐衰退。

贵州丹寨、安顺、织金等许多苗族聚居区,长期与外界隔绝,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却因此获得了天然的生态环境而保留下来。丹寨苗语称蜡染衣服为“窝妥”或者“务图”。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其纹样本是兼有图腾含义和社会意识的特殊文化语言,虽然许多祖辈留下来的蜡染纹样已经无从考证其原始本义。经“窝妥”世世代代的传承,今天苗族蜡染已经自然融入到苗族的生活和审美中,更多地呈现为有意味的艺术形式。苗族的“窝妥”原真地记录着中国传统蜡染工艺的原始形态,给现代生活以无限的启迪。

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棉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糊涂抹于布的反面,晒干,然后将布放在石板上用牛角或牛骨磨平、磨光。

点蜡
将白布平贴在板面上,把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烧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
铜刀蘸蜡,绘制各种图案花纹。

染色
将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呈现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并晒干的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在后续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
“冰纹”根据需要还可以主动制造,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显层次,自然别致。

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
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工具
绘制蜡花的工具是一种特制的铜刀,而不是毛笔,
因为毛笔容易被蜡冷却凝固。 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 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 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 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染料
蜡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古代是蜂蜡,现代是石蜡、蜂蜡、木蜡等混合蜡),然后去染色,没有涂蜡的地方染成蓝色,有蜡的地方呈现白色,行话叫做“留白”。蜡在高温下都会融化,因此用于蜡染的染料只能在低温下染布,否则蜡一融化,就无法留白了。古代没有化学染料,只有天然植物染料,能满足低温染色的只有靛蓝一种。制作靛蓝的植物有多种,比如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等,其茎叶都可以发酵制造靛蓝染料。较现代印染工业中,大量使用的 X 型活性染料都是低温型的,可以在 20~35°C以下染色,而且色谱齐全,因此,现代蜡染工艺品可以做到五彩缤纷,各种颜色都能加工。但是,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还是靛蓝蜡染布更加安全,有益健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