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三穗县文物保护单位——文武笔塔

2018-11-10 11:05|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2757|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最近的工作是关于文物保护和非遗数字化。所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发表一些关于文物方面的文章与图片,当然文章有些可能是引用别人的,只是为了更好的让大众了解和关注这些文物以及更好的保护文物。据贵州省考古研究所 ...
最近的工作是关于文物保护和非遗数字化。所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发表一些关于文物方面的文章与图片,当然文章有些可能是引用别人的,只是为了更好的让大众了解和关注这些文物以及更好的保护文物。
据贵州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在三穗考察时发现,位于三穗县城城东、城南山顶上的文笔塔、武笔塔,是宋元土著文化向明清汉文化传承过渡时期的重要建筑遗存,在贵州及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全国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娄清,省考古所副所长曹波,省考古所研究员宋先世等专家均亲临现场进行认真察看,充分肯定了三穗文武笔双塔的重大建筑价值和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并要求当地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文武笔双塔的保护和利用,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提供支撑及服务。
据《贵州省文物志》和《黔东南州文物志》等记载,据传文武笔双塔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至今已达600多年历史。当地一些专家考证及民间所传,三穗文武笔塔是由宋元土著文化时期的杉木树神崇拜而来,杉木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主要特产及重要产业,因此当地一带崇拜树神。明初以来,随着汉文化的进入传播,表彰文治武功的风水塔文化也在当地流传。于是在明洪武年间可能是由当地土司在邛水河边建造了这两座形似杉木树的圆柱形实心风水塔。
文笔塔位于朝京山山顶。为实心圆台体,高16米、顶围2米、底围10.2米,塔顶以一圆形石板覆盖,塔身都用青石围砌而成,青石长45厘米至90厘米之间,厚20至30厘米不等。武笔塔位于武笔坡顶,形状与文笔塔基本相同,高14米、顶围1.5米、底围10.9米,塔顶亦盖一圆形石板。明弘治年间石阡知府祁顺曾作诗赞之曰:“问天无语漫书空,知君管城世系通;夕阳参差虹影外,双双长峙县南东。”
贵州省考古研究所艺术总监、副研究员翁泽坤在实地考察及对资料进行系统钻研后指出:“三穗县文武笔双塔是明洪武二十八年及期后所修建的贵州所特有的圆柱型风水塔古建筑遗存,如此气雄的地标性建筑,经历自然、人为等种种因素的干扰,依然较为完好地傲立于美丽而神秘的邛水河畔,是古建筑的奇迹。此文武笔双塔为镇水求安、祈文武脉旺之用;有示戍边教化、文治武功之意。独具风格的三穗县文武笔双塔历史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贵州明清历史重要的实物资料;是汉文化强势影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见证;是建筑风水学上又一典型的素材;是不可多得的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化遗存”。
据说这类圆柱形实心风水塔全国仅存6座(其中5座文笔塔,1座武笔塔),均在贵州黔东南州,而三穗县占有3座,其中三穗县城的这两座一对文武笔双塔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气势壮观。
目前当地县政府已启动保护和利用程序,拟在进行妥善修缮的基础上,注入现代人文元素,开发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休闲旅游主题公园及人文旅游景区。

爬山涉水

保护标志

全景图

俯视图


仰视图

坚固岩石

顶部

保护标志

仰视图


正视图


路途艰辛

俯视图1

俯视图2

三穗县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