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传统节日>内容

黎平:万人侗族大歌决赛开赛 千名歌者亮歌喉展比拼

2018-12-10 10:1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连日来,在黎平县电影院内,座无虚席,来自海内外游客和方圆百里的侗族群众欢聚于此,兴致勃勃地分享2018年黎平·中国侗年暨第九届黎平侗文化旅游节主要活动之一——黎平万人侗族大歌决赛,共同见证48支侗族大歌合唱 ...
连日来,在黎平县电影院内,座无虚席,来自海内外游客和方圆百里的侗族群众欢聚于此,兴致勃勃地分享2018年黎平·中国侗年暨第九届黎平侗文化旅游节主要活动之一——黎平万人侗族大歌决赛,共同见证48支侗族大歌合唱团960位参赛者的精彩比拼,感受天籁之音的迷人魅力。

决赛在一首《一兜好白菜》的侗族大歌声中拉开帷幕,960名参赛者的共同演绎,高、中、低声部的整齐快速切换,或同鸣,形成宏大、美妙的侗族大歌独有的音乐场,震撼在场所有人,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侗族大歌合唱结束后,来自全县的48支侗族大歌合唱团,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先后参赛顺序,整个决赛将持续到9日上午。

参加决赛的共分为学生组、老年组、成人组三个组别,选手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有6岁,分别来自全县各中小学校学生、侗寨村民、歌师,他们怀着对侗族大歌的热爱,通过推荐选拔脱颖而出,汇集在2018年中国侗年暨第九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的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唱出精彩人生。

决赛中,各合唱团精美的侗族服饰,稳健的台风,出色的侗族大歌演唱和超常规水平的发挥,陶醉每一位在场游客和观众,为中国侗年增添浓浓的文化气氛。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地区信奉“歌养心,饭养身”,是以歌会友、以歌交流、以歌传情、以歌交心的民族。在黎平侗乡,侗族大歌以它特有的魅力和方式,维系着民族团结与和谐,维系着村寨之间的繁荣和安定。

近年来,黎平县高度重视“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制定实施了《侗族大歌保护办法》等地方性保护法规,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不断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和“侗族大歌”传习基地建设,开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骨干人才培训班,涌现出1000多支“侗族大歌”歌队(合唱团),使“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2009年,由黎平县牵头申报的“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增强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加黎平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打造“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城市品牌,营造“一城一地一品牌”“人人学侗族大歌、人人唱侗族大歌、人人传承侗族大歌”浓厚氛围,黎平县于2017年9月选派侗族大歌骨干专业人员,深入县直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商会、村(居)委会,指导成立侗族大歌合唱团并教授侗族大歌,对机关(乡镇)干部职工、村寨歌手、艺术团体学员、社会合唱团体等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的首批骨干人才200余人进行培训,并开展黎平县万人侗族大歌赛预赛、决赛活动。

2017年12月18日,在2017中国侗年暨第八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上,由10288名侗族歌手组成的史上最大侗族大歌合唱团,齐声高唱侗族大歌《丢歌不唱真可惜》,其场面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天籁之声响彻现场,震撼人心。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到现场进行认定,确认由黎平县村寨歌队、群众10288名歌手组织的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刷新历史纪录,被写入《吉尼斯纪录大全》,进一步增强了黎平侗乡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进一步提升了“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在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万人侗族大歌决赛是黎平县每届侗年活动的精彩内容之一,如今已成为黎平县品牌文化赛事,不仅彰显了黎平侗文化魅力,展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成果,同时也激发了内生动力,为推动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增添动力。
(文/杨代富  图/杨代富 杨文斌 袁超)
(来源:黎平宣传部—侗都黎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