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梯田位于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寨脚。坐东向西,上为寨子,下为小溪,正面为山壁,南为山弯河谷,西北为通村公路,视野开阔,周围自然环境优美。 高要梯田是高要村汪、刘两姓先民历经多代,在斜坡地带开垦出来的一片梯田。田块块相叠,呈阶梯状。东西有48层梯田,绝对高度约500米;南北延绵约2公里长,总面积1000余亩,是一处十分壮观的人文景观。 高要,苗语称“比管”,“管”为苗族先民部落的称谓,“比”为“山坡”的意思。 按苗族父子连名法的辈份计算,他们定居在高要已有30多代,近千年的历史。他们在这里开山撮土,修田砌沟,引水种稻,世代繁衍生息。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又由高要分散到附近三都县的“方管”、“勾美”一带。 高要出过两个远近闻名的美女,其中一位名为阿且(至今流传有专门吟唱阿且的古歌),歌中说到:阿且的歌声异常动听,人长得非常漂亮,小伙们要听她唱歌,必须要用三尺宽的白布铺在她门前,她才会出来和小伙们对歌,汉人皇帝听到后,派人来接她进宫,阿且为了心上人不愿意进宫,最后上吊自杀殉情了。 高要梯田的中间有一块2亩宽的田,苗语称“雷够”,意为祖公田。每年开春动土起活路 ,均由耕种者择吉日在这块田举行仪式,然后全村才开始春耕生产,其他村寨也要看见高要村民在高要梯田中动土后,大家才跟着动土开始生产。此传统生产习俗,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遵守。 高要梯田是苗族先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随形就势,通过辛勤的劳动,描绘出天人合一的田园美景。这一如诗如画的景观,不仅是先民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苗族先民开发丹寨、三都县毗邻地区的史料见证。 高要梯田,随着一年四节耕种农作物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天,春暖花开,油菜花、萝卜花满田竟放,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秋天,粮田千顷,稻浪翻滚,稻穗飘香,金色一遍,景致十分优美。 美丽的景色,吸引着县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参观考察,摄影创作。现已被贵州大学艺术系,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上海摄影家协会选做摄影创作基地。 注:本文所有图文资料均来自丹寨县旅游发展办公室(图:黄晓海,文:韦文扬、李天云等),经苗岭星空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