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黎平创建“文明之城”增强百姓幸福感

2019-2-18 10:32|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黔东南新闻网

摘要: 黔东南新闻网讯 黎平县以“全省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靠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福民”的理念,大力开展富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面貌得到优化,市民文明素养 ...
黔东南新闻网讯    黎平县以“全省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靠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福民”的理念,大力开展富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面貌得到优化,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已经让广大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暖人心的实惠。

  价值引领,让崇德向善成为城市主基调

  汇聚和谐正能量,唱响价值观最强音。积极开展“明春节礼俗·树文化自信”楹联文化进乡村、“春风行动”文化下乡巡回汇演等文化志愿活动。建成曙光大道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一条街。四副春联在贵州省第五届“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征集活动中荣获表彰,一副楹联荣获贵州省“树家庭美德·扬文明新风——好家风好家训”楹联征集活动二等奖,社会正能量已经融入市民生活。

  注重身边典型选树,弘扬社会发展正气。积极参与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一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一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一人荣获第六届全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三人荣登“贵州好人榜”,一人荣获“贵州希望工程山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已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

  倡导社会美德教育,争做文明创建先锋。制定《黎平县党员干部日常文明行为十条规范》,对全县党员干部及财政供养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以“学习十九大精神·做一个懂感恩知奋进时代新人”等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000余期,“时时讲文明,处处树新风”的理念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深深扎根。

  创建为民,让文明和谐成为城市主旋律

  开展文明城乡活动,激发城乡内生动力。制定《黎平县2018年巩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评选出文明村13个、文明乡镇1个、文明单位10个、文明校园19所、文明窗口7个、文明家庭28户、最美家庭40户,提升广大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最好印证。

  加强文化场所建设,提升特色文化自觉。以2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个“农民文化家园”及1个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为平台,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进乡村”、“新春送法下乡”、第三届“感恩节·天甫侗文化节”、百五岑信祭拜圣母庆典、非遗展演、“抬官人”、赶社节等文体活动,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提高文明创建站位,打造思想文化品牌。全县十五个村入选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名单;两家企业分别荣获省级旅游客运企业、出租车企业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堂安村生态博物馆荣获“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黎平烈士陵园位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育单位”;水口中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肇兴镇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省级示范点”,让“文明黎平”创建品牌更加闪耀。

  环境提升,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主人翁

  高位推进城市管理,推进全域创建格局。相继召开全县城市建设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会、全县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城市“双创”巩固提升综合治理誓师大会,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和农村“清洁风暴”行动,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袖手看”、“拍手赞”转变成“动手干”、“自我赞”。

  坚持正面宣传先导,奏响齐抓共管华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注重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提高市民参与创建的作用,号召黎平县瑜伽行业协会、黎平微马跑步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工作渗透到单位、社区、小区、民间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中。

  注重落地整治见效,提高市民认知认同。重点对主次干道的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野广告、高音揽客等进行整治,实施4条交通秩序严管街,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工程及“天网工程”,专项整治在建建筑工地58家,查处违法建设71户,拆除违法建筑352处,整治污染环境企业20家,整治城乡接合部4个,着重抓住“门前三包”这一“牛鼻子”,形成合力攻坚。

  今日黎平,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奋力落实“五大文明创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具有“文明之城”的“侗都黎平·颐养胜地”,沿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奋勇前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