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教科局:发挥部门优势,让贫困村农产品直通校园
“因原生态喂养猪肉质较好,蔬菜新鲜、无污染,且价格合理,每次都被学校老师争相抢购一空”,合作社人员乐呵呵地说道。 在校内活动板房开设校农合作的贫困户农产品专供点,免费提供给合作社使用,校方则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工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合作社购买食材,剩余部分由学校食堂按市价收购。在凯里市实验高级中学,一条“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校农结合”定点扶贫新路子正有声有色的开展着。 凯棠镇新村村位于凯棠镇南部,辖3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全村416户20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539人,为省级一类贫困村。凯里市教科局作为新村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为让新村村的村民实现增收,2018年12月18日,牵头组织凯里实验高级中学启动对凯棠镇新村村的“校农结合”定点帮扶项目,在与新村村新养寨龙宝合作社签订农产品收购协定的当天,就从贫困户手上,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收购了豆芽、白菜、冬瓜、白萝卜等蔬菜类1445斤,猪肉等肉类农产品78斤。合同签订至今,实验高级中学共收购新村村黑毛猪肉3360.5斤、土豆3784斤、白萝卜2918斤、大白菜4849斤、冬瓜955斤、南瓜392斤、胡萝卜281斤。 据了解,新村村作为凯里市教科局的帮扶村,只是“校农结合”的一个缩影,市局还积极牵头组织其他乡镇(街道)的贫困村与凯里市各学校开展“订单”合作,解决了全市部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教科局还以营养改善计划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学校的农产品需求导向与合作社、贫困户等种植养殖产业对接,产销联,着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学校”的校农对接模式,既让学生吃上安全、绿色的农产品,也有效解决了贫困村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对助力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