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在西江,沐浴着你的笑容

2019-3-18 10:32|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259| 评论: 0|原作者: 吕晓秋 |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人们常说“到西江,必要去那千户苗寨”,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苗寨”的地方究竟有多壮观?单从寨门前设置的十二道拦门酒规模便可窥知一二:身着盛装的苗家人吹着芦笙、踩着节拍在两旁一字排开,合着中间的送酒人 ...
人们常说“到西江,必要去那千户苗寨”,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苗寨”的地方究竟有多壮观?单从寨门前设置的十二道拦门酒规模便可窥知一二:身着盛装的苗家人吹着芦笙、踩着节拍在两旁一字排开,合着中间的送酒人一同等待客人到来。百余步范围内尽是在这十二道拦门酒的歌声劝酒声中,一套入门的礼仪便已是如此壮观,更何况寨中景象?

觥筹交错碰真诚

同是拦门酒,郎德上寨富有浓厚生活气息,而西江千户苗寨前的气势更大、更壮观些。早听说十二道拦门酒各有意蕴,这一次便清晰地看见十二道的意头所在,从一到十二依次是恭喜酒、善良酒、勤劳酒、勇敢酒、聪明酒、美丽酒、明理酒、诚实酒、宽宏酒、长寿酒、富裕酒、美满酒。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苗家人依旧把对世界上美好事物的称赞融进一道迎客的礼节中,满是祝愿,倒也真诚。

从鼓藏堂中出来便到楼上,这里是有关鼓藏节记录及苗族文物收藏的博物馆,木头搭建的小屋,墙面上挂起了照片,镜头下记录着鼓藏节的盛况细节,相关文字辅助记载节日的习俗。在这里,也保留着苗民原始生活生产使用的器具,如装饭食的竹篮、酿酒的缸子等等。

要想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便得前往另一处山腰的“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隐于众多苗民的生活居处,这个方寸小屋内陈列着文化研究院几年来对西江苗族溯源追根的文化认知、千户苗寨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轨迹记录。屋内正中间是西江讲堂,在一张铺设着苗族蜡染桌布的讲桌前,院长李天翼讲述着关于西江苗寨的源头、历史变迁的故事,介绍了苗族文化,也分析了今日西江旅游业开发给苗民带来的改变。

嘎歌古巷,这是一条隐藏在闹市中的文化传承街,油纸伞在小巷中排开,清新文艺,此时走进嘎歌古巷,才觉是圆满探索苗族文化的西江之行。这里可谓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苗绣、蜡染、古法造纸技艺等等非遗文化都以“活”的方式呈现给来往游人,进入巷子中的游人或描花样、花布上蜡,或穿针引线,或挑拣花样作古纸拼贴,这般近距离地体验也着实有趣

手工体验作坊旁边,紧挨着的厅堂便是古歌堂,午后时分苗族老人正唱诵着苗族史诗。正对着前面是临水的吊脚楼,不知何处传来的音乐声,吸引了巷子四处的游人,一场苗族的婚嫁习俗表演正要开场。场面如何生动?不说那木叶与芦笙吹奏下的情意撩拨,也不说游方中苗家男女肢体的暧昧,单是在游人意犹未尽的吆喝与笑声中便可了知。

来到西江必不可少的还有这道美食——苗族糍粑,可以慢下来亲自体验一把苗家人的手打糍粑技艺,品尝一波美食的自然盛宴。




绕过表演的吊脚楼,可以前往西江老银庄,这是非遗传承人银饰锻造的地方,身处这文化传承街,看着橱柜中琳琅满目标上价格的银器,不由得感叹旅游带来的商业倒是为这一项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制造了更多生存与流传的空间。



夜色渐暗,西江千户苗寨华灯初上,饭后登上观景台,看一盏盏明晃晃的家灯此起彼伏,同天上明月与星辰点缀无垠蓝天、广袤青山,天上与人间同在一片妙不可言的温馨中。




来源:贵州时事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