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黎平县:地坪镇“四筑牢”打好扶贫组合拳 助力脱贫攻坚

2019-4-4 09:2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

摘要: 地坪镇在脱贫攻坚整县“减贫摘帽”关键年,立足实际,深挖资源,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多点发力,扎实打好扶贫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一是筑牢基础,打好设施硬仗。 完成17个村的外线改造工程和变压器容量提升改造工 ...
地坪镇在脱贫攻坚整县“减贫摘帽”关键年,立足实际,深挖资源,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多点发力,扎实打好扶贫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筑牢基础,打好设施硬仗。 完成17个村的外线改造工程和变压器容量提升改造工程,另外3个村接广西用电, 地坪和龙额的变电站建设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现已开工实施,确保用电安全有保障;半江村和新岩村的2个自然寨的安全饮水瓶颈得到彻底解决,20个村的群众安全饮水率达100%;投资266万元,完成滚大村、新丰村、岑归村、归白村、中平村、新岩村、半江村等7个贫困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为贫困村阵地建设夯实根基;新修和改造实施“组组通”公路和产业路46条130.519公里,其中出省公路和产业路6条,为产业销售提高产值插上腾飞的翅膀;完成岑申村、岑懂村、滚大村、归白村、新丰村、高青村等6个村“扶贫车间”建设项目,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家门口就近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筑牢脱贫根基。 

二是筑牢产业,做足“古特”文章。依托古油茶产业,集中发力,现有油茶3.2万余亩,户均5.7亩,人均1.2亩,经检测,该镇油茶不饱和脂肪酸和山茶甙的含量特别高,山茶甙有抗癌、强心、抗衰老、降脂降糖、促进消化、强化骨骼等作用,外用可以消炎、杀菌、祛斑、美容之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饮用,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据统计,该镇油茶年产值收入4000余万元;巧打古树茶产业,依托特色撬动发展,该镇现有古树茶1200余亩,主要集中在滚大、归公、归教、高青、岑归等村,百年以上的古树茶2200余株,古树茶根植较深,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所需的营养都是靠树根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属于环保型茶叶,无污染,香气醇厚,回甘生津,因产量十分稀少,古树茶的价格和古的价值凸显,据统计,2018年62户贫困户古树茶创收8.36万元,今年的古树茶在开采之中。

三是筑牢技艺,发展特色经济。该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培利芦笙特色经济。芦笙匠人都有一套自己独具特色的工艺,因制作的芦笙声音洪亮、手艺精湛、做工精细,培利寨声名远播,前来订购芦笙的顾客络绎不绝,每批订单在30-80把不等,大多数是外地订单,以广西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为最多。芦笙制作成为了培利苗寨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更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法宝。手工艺师傅平均三天能生产大芦笙1-2把,每把按照350-450元的价格出售,小芦笙3-5把,每把以80-120元的价格出售,年加工芦笙上万把,年产值达400万元以上,被誉为黔桂地区远近闻名的“芦笙第一村”。 近年来,该镇立足实际,聚焦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力拔穷根,积极搭建产销“链条”,做实产业扶贫文章。一是对芦笙制作进行包装指导,让乐器芦笙向民族手工艺品转变,通过首届全球农创电商大会,搭上“互联网+”快车,定价在600—2000元之间,将芦笙工艺品推向外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注册比响牌和PL牌商标,成立比响芦笙专业合作社,注册6家微型企业,积极帮助申报微型企业补助资金,投入资金3万元,以先建后补的形式,对比响芦笙专业合作社加工机械进行升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是筑牢双扶,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各村开展扶志活动,广泛宣传归白村吴本生、吴德棉等产业能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脱贫先进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信心;深入开展扶智活动,通过新时代大讲堂学习和进村开展技能培训,建立贫困群众培训需求清单,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做实跟踪指导服务,确保提高贫困群众的一技之长,实现通过就业脱贫一批;双扶工作的有序推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为脱贫攻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利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守住生态这条底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示范带动,全力加快产业发展步伐,齐心发力带动一方经济长效高质量发展。
(来源:黎平县地坪镇  刘庆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