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厉害了!凯里这位苗族农民发明了“扫地机”,还获了专利

2019-4-30 11:2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

摘要: 2019年2月19日,对于苗族农民熊廷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他于2018年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扫地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时隔两月说起这件事还是让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前面两个 ...


2019年2月19日,对于苗族农民熊廷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他于2018年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扫地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时隔两月说起这件事还是让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面两个大轮子,后面两个小滚轮,一台小型的汽油机,两个齿轮,两个手推把手,四周被篷布围挡起来”,这是记者看到这款“一种扫地机”的第一印象,由简单的结构、平常的材料组成的一个有些像加大版手推三轮车,又有些像稻谷收割机的家伙。


“zl2017100685.0”,这是让熊廷伟刻在心上的一组数字,同时也鲜明地标注在扫地机正前方的篷布上。每每向人介绍自己的扫地机,熊廷伟都是首先满脸自豪地背出这组数字,这是他发明的“扫地机”专利证书上写着的专利号,也是他心里大写的骄傲。


今年55岁的熊廷伟是凯里市碧波镇白秧坪村小院组村民,初中毕业后,他便在家务农。多年的劳动生产经历,让他总是想着如何才能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对发明产生了浓厚兴趣。


“你喜欢搞发明,不如帮我们设计一台扫地机,减轻我们的劳动强度、也节约劳动成本。”说起最初萌发研发扫地机的想法,熊廷伟表示,是从隔壁村一位环卫工人朋友那里得到的启发。

2016年,在外务工的熊廷伟回到老家,在他脑海里已经思考了3年之久的扫地机开始动工制作。不久,他研发的第一代扫地机问世了,并于2017年9月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但由于制作材料都是些废物利用的破旧物品,所以扫地机外观看上去有些粗糙,熊廷伟又开始着手进行改造,最终历时3年,经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失败,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他研发的第三代扫地机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操作灵活方便、适应区域广泛、节能环保高效,是他发明的扫地机的三大特点。结构简单、采取微型发动机带动或人工推动操作,能适用不同环境场地作业,不仅能扫清半个拳头大的石头,也能清扫细小的尘渣;成本低、维修保养低、能源消耗低,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还可根据不同需要生产多种规格型号,适合城乡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农村村寨道路等地面清扫。

文化不高的熊廷伟,把产品命名为“一种扫地机”,郑重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名字虽土到令人发笑,但研发成果却实打实地通过了严格的实质审查。2019年2月19日,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发明专利证书。


“他发明这扫地机还挺不错的,扫得很干净,操作也比较简单。”看着扫地机一步步研发、改造、试验的黄大哥告诉记者。而熊廷伟却表示,在扫地机的发明过程中,村子里像黄大哥这样表示支持和肯定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村民都觉得他这是不务正业的瞎胡闹,不会有什么成果的,而他却把这些言论当成一种动力,坚持了下来。


其实,扫地机并不是熊廷伟的第一个作品。从2000年开始,他就留意搜集一些发明的相关信息,认真专研学习一些适用知识,并试着着手改良“发明”一些实用农机具。经过反复实践,他发明了可以完成收割、洗秧、取秧、插秧的多功能插秧机,他捣腾的粉刷机能提高刷墙的效率,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在当地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几件实用农用机器作品的诞生,让一开始并不看好他的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可,他也成为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农民发明家”。


“我真诚希望找到一家公司参与投资,把扫地机推向市场,造福于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发明出来的扫地机自己并没有资金投入生产,每天看着摆在家门口的扫地机,熊廷伟也只能摇头叹息。在他看来,随着生态文明城镇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地不断创建和巩固文明卫生城市,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对环境卫生要求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多,自己的这种新型多功能扫地机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来源:黔东南微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