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凯里上马石十三幼这群“小精灵”快乐自信成长

2019-5-14 09:40|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

摘要: 47岁的搬迁户邓春花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抱着5个多月大的孙子到上马石广场一侧的幼儿园门口玩耍。“看着那些哥哥姐姐在里面玩,他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点都不哭。”从开怀街道寨瓦村搬迁到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 ...
47岁的搬迁户邓春花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抱着5个多月大的孙子到上马石广场一侧的幼儿园门口玩耍。

“看着那些哥哥姐姐在里面玩,他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点都不哭。”从开怀街道寨瓦村搬迁到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邓春花说,她天天带着小孙子在幼儿园附近转,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自己也十分期盼小孙子快快长大,到幼儿园去好好学习、成长。

从第一批搬迁户2016年落户上马石,这所专为解决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公平学前教育而创建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便已建设完成,并于当年7月开园。

热热闹闹、嘻嘻哈哈,每天,幼儿园孩子们的欢笑声都会传至在广场上休憩的搬迁群众耳朵里,有时,他们还能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走出校园到广场球场上做球操、跳板凳舞的情景。

“幼儿园现在有9个班32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有252人。”十三幼园长潘丽萍说。

走进幼儿园,一面主墙上“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享受公平和优质的学前教育”映入眼帘,字体周边,由一张张孩子们笑脸组成的装饰画格外醒目。

往里走,依次可以看到纺织区、阅读区、刺绣区、银饰区、木工区等区角,“园里的孩子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我们把民族文化引入校园,让他们有亲近感,也有自豪感。”园长潘丽萍说,幼儿园在开展基础课程的同时设立了多个民族文化活动区角,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也让他们从小能更好地领略本民族的民族文化。

绣一只蝴蝶,唱一首民族歌曲,用木头搭一栋吊脚楼……,孩子们在城市幼儿园每天接收新知识的同时,也在一遍一遍重拾起那些在老家耳濡目染的乡愁记忆,快乐与自信如一颗颗饱满的种子生根发芽,不断向上伸展。

“阿姨好。”“叔叔好。”

在幼儿园遇见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们,他们会大声地打招呼,绽放出一张张甜甜的笑脸。
(来源:天眼新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