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游走隆里古镇,尽览历史痕迹!

2019-7-3 10:1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70|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隆里古镇隆里古镇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原名井巫城、龙标寨、龙里,建于明洪武十九年,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城堡。在清顺治十五年,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 ...

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


隆里古镇

隆里古镇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
原名井巫城、龙标寨、龙里,
建于明洪武十九年,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城堡。
在清顺治十五年,
取"隆盛之意"把"龙里"改为"隆里"。

隆里古城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也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古村镇之一,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你还记得著名诗人王昌龄吗?
他因一首《梨花赋》而被贬谪龙标尉,
又称为“王龙标”。
王昌龄来到隆里后,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为后人所传诵。

古镇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
都是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而建造的。
扬花落尽子归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好友李白同情其遭遇,遥赠的一首诗!

远远看去,
宽广的山间盆地中冒出
一大片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乡村田野纵横交错,
更凸显出古城的威武雄姿。

古城墙、书院、古街、古井、古桥错落其间,
和谐整齐,
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一件件遗存的古迹,
使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无限的遐想。

走进古城,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两边尽是翘角山墙的老房子,
门脸上不是春联装点就是灯笼高挂,
墙上还遗留有着风霜侵蚀的痕迹。
铺着花鹅卵石的街道似乎在引领着我们回到过去,

 全城街道不开十字,都是丁字。“十与失同音,设丁字路则盼望人丁兴旺。” 

走在一个丁字路口,
古城宽阔空间尽显眼里,
在这里可以同时看到三座城门。

城门上“清阳门”这三个大字显得苍劲有力。
城门洞内有乾坤,暗设机关。
据说古城四座城门上,
以前都是简单的戌楼并架设着炮台,
到清康熙年间才改为现在这种飞檐翘角、典型悬山攒尖顶式的鼓楼形式。

隆里民风淳朴,
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是隆里的三大文化瑰宝。它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和
丰富多彩的物产资源,
成为隆里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镇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
春节耍龙,
耍龙的人要画着花脸,
手臂上也画着各种图案,
使得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观赏。
有人称叹到:
“隆里古城是本书,一本读不尽看不完的书”。
惊叹它是
“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无价之宝。


去 隆 里
逛 哪 里呢?

1
蜈蚣街



蜈蚣街,又名南门大街,全长93米,宽8.5米鹅卵石铺就成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

2
来龙街

隆里东门大街叫来龙街,全长105米宽6米,路面全部是用卵石镶嵌。

3
书香第


书香第位于南门大街,建于清末,书香弟意取文化之家,读书之族,以知书识礼为立家之本。

4
开科第

开科门第旧时的建筑风格多为马头墙、八字门、翘角,由于年代久远,仅存5户。

5
科甲第

科甲第位于古城蜈蚣街上,始建清代,重建于民国二年(1912年),原为江姓住宅。

6
陶家院

这是古城最有代表性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

7
古碑表

古城中这些”石文化“的精华——石碑,有上百块,主要为建庙碑、掘井碑、建鼓楼碑、建祠碑等等。


 隆 里
美   食
隆里古城的饮食精致,以大米为主食。
这里的大米色白、油润、味香,
所以这里的小吃都是以糯米做为主料,
比如米花、炒米、麻叶等等!

除了小吃,隆里腌鱼、重阳酒也很出名!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