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汪苗寨的故事 贵州省台江县 编者按:本期推送的是贵州黔东南台江县的民俗专家张少华先生的文章,文章描写的对象是台江县最大的苗族村寨——交汪村的风俗传说,张少华先生曾多次进入交汪村进行苗家风俗、信仰、节日、传说的口述记录和田野调查,记录下了很多宝贵的民族史资料,他已经出版的著作有《方旎苗俗》、《牯藏节——苗族祭祖大典》。 交汪村的风光 交汪建寨传说 交汪苗寨位于方召乡东部,由洋白、洋多、洋翁三个自然寨组成,分交汪上、下两村。寨中房屋分别依建在一条小溪流两面的沟壑山梁上,房屋建设有吊脚的、不吊脚的,与许多古枫树、古杉树错落相间,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大寨子背后坡及周边古树荫翳,翠竹葱绿,衬托出苗寨的无限风光美景。交汪为百分之百的苗族人口,全寨共有490余户,2300余人,号称为“黔东南第二大苗寨”(雷山县西江苗寨为第一),苗寨与县内巫脚南、反排村和剑河县的巫溜、巫交等苗寨相邻。寨中有邰、张、赵、唐、龙等姓氏,以邰姓氏为主,占全寨姓氏的百分之九十五。最早到交汪这里开疆辟土、定居的苗民亦是邰姓,按邰家父子连名迄今已有五十二代人,约有750余年的居住历史。 邰姓是交汪苗寨的元老,邰姓是由再嘎妮、再辰、再旭、再娄、再禾老 、再昌、再瓮、再爸地、再嘎、再故往、再胆、再响、再养爸书等十三个宗支组成,这些宗支中,再嘎、再嘎妮、再故往、再响可与其它宗支相互开亲,在交汪苗寨中的邰姓氏,还有一个远古的传说:交汪邰姓的苗族祖宗是由现剑河的巫细掌耶迁来,开始落脚于现方召乡基甲村附近的翁八生,自称为“方”部落。现在的镰刀湾,养再翁细、翁加刀,白道白邦等寨的苗族,均由邰姓这个宗支分离出去。 交汪苗寨村民聚集跳芦笙舞 很多年前,在搬迁到翁八生居住的一个邰姓猎户,有一天带猎狗上山,猎狗自己跑到现交汪苗寨寨脚的一个小水塘泡澡。泡完燥的狗身上沾带着几匹“龙浮萍”到主人身边,猎人看到狗身上带着“龙浮萍”,认为这个地方一定有很好的水源,是上好地方,于是再次随猎狗到现在的交汪寨去看,果然有个小水塘,地方宽敞,便于居住生活。于是,这个猎户就回翁八生将家族带到现交汪苗寨的“嘎翁单”居住。当时,交汪苗寨及四周均是森山老林,林中林外有住房居住,谁也不会知道里边有人家居住。后来有一天,住在嘎翁单的细打荡到“鲍再辰”去打猎,在林中碰见了居住在“鲍再辰”的“故古”(侗人?),于是细打荡心中嘀咕,原以为自己来这里居住最早,咋会林中又冒出这个人家来?后来二人就相互打招呼,相互询问何时到此地居住?当时,二人均相争是自己来最早。 交汪村的苗族姑娘 最后,细打荡就出了主意说,拟定于某月某日吉时良辰,二人交换去看两家的鸡圈,看谁家的鸡圈里的鸡粪多,就证实谁家来得早,就得“鲍在辰”住(位于现在交汪上寨的老球场附近)。心眼多的细打荡与故古在林中分手后,他就到家里布置了一番,动员全家人上山捡野鸡粪,并将野鸡粪掺进鸡圈里的鸡粪中去。到了看鸡圈的这天,两个老人就分别到两家的鸡圈去看鸡粪。经看后两家比较,细打荡就说他的鸡粪多,应是他来得最早,他应是大哥,故古家的鸡粪少,故古应是后来的,是二哥,二人结拜为兄弟,分山林、土地各自管理,相安无事。但称来早的细打荡,山林土地要由他先挑选,因此他的土地要比故古分得多。 无“鬼”苗寨 交汪苗寨是天下所有苗寨中唯一的没有“蛊毒、孃鬼”的一个苗寨。鬼是什么东西?在苗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理念中,认为人群中也有鬼,并说得活灵活现。说“孃鬼”(又名老虎鬼),就是一些活人的灵魂,有时离开人体带着杀猪刀、剪刀、抬着萝筐去剜割别人的心脏、喝别人的血,使人生病或病疼。还说部分人有“蛊毒”,凡有“蛊毒”之妇人,均世代相传,常投毒于食物为害他人云云。在苗族民间,曾流行有这样的话:“好的房屋官家住,漂亮的姑娘是孃鬼。”不知是得不到葡萄吃说葡萄酸?拟或是苗族民间真正有鬼?因为“鬼说”,许多姊妹之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反目成仇,世代互不往来,因为“鬼说”,许多痴情男女活活被拆散而服毒、吊颈、投河、爆炸自杀徇情,或有部分弱势苗民世代让人歧视,难于抬头…… 在被称为“黔东南第二大苗寨”的交汪村,是一个“无鬼苗寨”。在交汪小学后山上,生长着许多参天的各种古树,这些古树,在人们的意念中均很神圣,因而让人们自觉地爱护着这些神树,就连一枝掉下来的枯枝败叶,谁也不敢去碰动。这个神山,苗语称“党它牛”。神山中,有一棵高约30—40余米,树围约3—4米的古杉树,寨人称之为“栋故再”,是寨人敬奉为护寨的神树或收鬼树。 交汪村的神树 据传,凡交汪苗寨有谁家娶了被人歧视为有“蛊毒”、“孃鬼”的媳妇到寨子来,主人就请鬼师带新媳妇到杉树下念咒语,让新媳妇在古杉树下绕走三圈,其附在身上的“蛊毒”或“孃鬼”就被古杉树收了,变成了一个“无鬼”的媳妇了。如在很多年前,台拱苗寨有两姊妹均长得很漂亮,聪明伶利,但却被人嫌弃为有“孃鬼”而远嫁到交汪苗寨,在她们姊妹嫁到交汪后,就变成了无鬼媳妇了。寨子凡有人外出经商做生意,“走广”打工,均要带着红公鸡、香纸去祭这棵古杉树,以求神树保佑外出平安,求财走运。凡过春节,全寨的人都去祭这棵树,“二月二”祭桥节、吃新节,苗年节等节日,部分户也去祭这棵古树,以求添财、添子、添平安。 在离古杉树约300米处,即由交汪苗寨走方召大寨的路段边,有一块现仍由邰志明家耕种的“里香谷”,即“埋孃鬼田”。很多年,有许多年轻人由外边寨子接得媳妇来,被人歧视为“蛊毒”或“孃鬼”媳妇,为解除这些不公平的枷锁,寨中有一老人就组织请了鬼师到这里来做法事,在田中埋了三只“收鬼罐”,将寨中凡传说有“蛊毒”“孃鬼”的媳妇带到田边绕走,并让收鬼罐将她们身上附带的“鬼”收去,从此她们就洁身净体,再没有“蛊毒”“孃鬼”了。那个老人宣布:从此之后,不管谁家娶来的媳妇,经过此田就自然让“收鬼罐”将其身上附带的鬼收管了,再无人歧视她有蛊毒或孃鬼了。 交汪村的埋鬼田 九龙坡“烧龙” 九龙坡位于方召乡交汪苗寨背后坡,约离寨子三公里左右,坡名苗语称“Baok jiex vongx”。传说九龙坡原有九条龙潜伏于内,保佑交汪苗寨的兴旺发达。很久的一天,官家派兵来攻打交汪苗寨,交汪苗民奋起反抗,但因官家器利人多,交汪苗寨苗民战败了,退守九龙坡阵地。当时九龙坡山上水桶水缸般大的松树很多,交汪的苗族群众就将树砍倒,锯成短截短截的木筒,堆积如山,还抬垒了很多的大岩石,等待官兵到来用来还击。一天夜里,官兵摸上山来了,待官兵完全来到埋伏圈后,苗民一齐将滚木、滚石掀了下去,将爬上来的官兵压倒了大片大片,鬼哭狼嚎,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这一次,交汪苗民们打了胜仗,他们估计官兵可能还会回来报复。但是,官兵下一次再来的线路,可能不会再选择原路来了,可能会选另一面无法滚木的地带来。 为了防御官兵来攻打,苗民们就牵来了几百头肥壮的水牯牛,拴在九龙坡顶,等待再来报复的官兵。那一夜,当官兵再来攻打时,苗民们将几百头水牯牛松开了鼻绳,敲击着木鼓,群牛猛冲猛突,将后山路摸上来的官兵撞倒、撞伤、撞死,让官兵们乱了阵脚,形成了满坡满岭均是人的阵局。因晚上视线不好,官兵们相互认为是苗民来攻打他们,于是他们就自家互相斗打,残杀,直至天放亮了,官兵才大呼上当。原来,杀了一夜均是自家打杀自家人,官兵损失惨重,只好带着剩下不多的残兵败将逃走了。 爬坡节在九龙坡顶吃长桌饭 此次官兵互相误杀,苗民得胜之后,大家很高兴,嘲讽官兵们说:“Fangx wiux jieb jiet diel”,意为天亮了才认识是自家人。官家几次攻打不下,制服不了交汪苗民后,认为苗民是因为有“九龙坡”作护佑,苗民才越战越勇。认为要制服交汪苗民,得先将九龙坡的龙王整掉。于是,官家就抬来了几百担桐油,洒在九龙坡上上下下,然后纵火烧山,意为“烧龙”,整龙(传说龙遇桐油即逃盾)。烧了几天几夜后,果然先后有八条龙分别由中麻你、报向、党安牛、那又、中的当、中后酒、翁达向、中付垫等八处遁迹,并留下了八个陷窝,还有一条龙最后坚持不住了,亦由九龙坡脚的小溪逃生,顺着小溪去到“季翁渣”躲难(一个深约几十米的小水洞),溪中还留下那条龙逃遁时的足迹(水浅时可见)。由于传说“季翁渣”有龙,交汪苗寨苗民每遇久旱不雨时,就组织抬大粪到“季翁渣”去闹龙,以迫使龙王下雨。 季翁渣“闹龙” 季翁渣,是流经交汪苗寨小溪下游约四百余米处的一个天然水洞,当地称“水潭”。洞中水一年四季均浑浊,形如酸汤水,因而得名季翁渣,即酸汤潭。季翁渣上下绿树遮天蔽日,芭蕉、红枫等树沿溪相生。小溪水由交汪苗寨缓缓流径一段沟壑之后,来到“久朗浪”(全寨架设的拦财桥)的一棵古树下,开始跳下了一个呈梯形的岩坎,或跳、或挂于岩壁,如珍珠落盘,似断非断,跳下岩缝,再变成无数棉絮,由丈余高坎抛下,再进一道几米窄沟再跳下高坎,滚进“季翁渣”。溪水经“季翁渣”后又跳下几丈高坎,藏进芭蕉林丛…… 季翁渣可能经多年小溪水的磨砺,变成一个圆圆的水洞,洞口很光滑,洞直径宽约2—3米,洞深10—15米(传说)。传说许多年前因交汪苗民与官家抵抗,并打败了官家之后,官家就用桐油去烧九龙坡“镇龙”,使其中一条龙由九龙坡沿溪水而下躲到季翁渣里,继续护佑交汪苗寨的平安。有一年寨里发生了大旱,禾苗干枯。寨里的小孩们就到季翁渣去洗澡,其中有一小孩洗完澡后还在季翁渣里屙了一泡屎。当孩子们刚回到寨子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于是寨里的大人们觉得很奇怪,追问小孩们到底在季翁渣里干了什么事,天才下雨来?小孩子们就如实将到季翁洗澡的情形向大人们说了。于是大人们就分析,小孩子们到季翁渣去洗澡把水搅浑,又在里边屙屎,把水弄脏了。因龙王是比较爱干净的,孩子们弄脏了龙潭、龙才降雨来洗刷被弄脏的潭中之水。寨人经此得了经验后,每遇天旱不雨,就组织抬大粪去“闹龙王”,以逼龙王降雨。 据交汪苗寨七十五岁的老人邰务格说,大约在三十多年前,交汪苗寨遇到了严重的旱灾,时任革东区长的邰某来动员寨里的妇女们去抬水救苗,妇女们觉得这样做太累了,就组织了务格、务新、务里、务福等妇女,带着泼水工具和抬了一挑大粪、扛了三根楼梯到季翁渣连接起来架到水洞中,然后慢慢将洞中的水祓干,将抬去的大粪倒进洞里去,以惹怒龙王下雨。据说当时在洞的最底层里是务福里送,待她们将洞中的水完全祓干后,看见洞内有很多角角鱼,但没有谁敢捡鱼了,因当时将洞中的水祓干后,就听到洞中似有野猪般的嚎叫声,脚板底的岩层在震动。于是务福里送很惧怕,高声哀求其它妇女等她一等。当妇女们收拾东西刚回到寨里,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邰格老人说,自从她嫁到交汪苗寨后,就参加过五次闹龙王祈雨活动,每次闹龙之后,都下起了大雨,很灵验。 故相嘎牛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原住在现交汪下寨球场边的一个鼓主故相嘎牛,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约他次日去革东赶场。他觉得有些奇怪,次日一早,他身无分文,两手空空的赶到革东去。到了革东那里,寻了半天也不见梦中那约他的人,什么东西也得不到。于是他就原路走回。走了不远,他在路上捡到了一本书,并将书揣进怀里继续走路。在来到犒午寨边时,听说有某家的孩子生病了,主人就组织拉一头猪来准备宰杀祭鬼。当时人们拉那猪杀时,猪就啼叫着说:“主人家呀,我求求你们不要杀我,你家的孩子生病,不是我的错啊!” 爬坡节拦门酒 故相嘎牛此时突然听懂了猪语,赶忙去对那人家说:“主人家呀,刚才你们拉那猪杀时,猪辩解说弄你孩子生病的不是它,是个母猪精弄的,不要冤枉杀那头猪了。”于是,主人家听了他的话,就不杀那头猪了,他孩子的病似乎也好了。为此,主人家很高兴,就要故相嘎牛在他家歇宿。晚上,主人家就去提自家的一只公鹅来,准备宰杀来招待故相嘎牛。在主人家去捉鹅时,公鹅就对母鹅说:“孩子他妈呀,今晚主人要将我杀来待客了,你要照看好孩子,要经常把颈曲扭在路上,免得他人将孩子踩倒哟。” 公鹅与母鹅的对话,被故相嘎牛听到了,他就对主人家说:“主人家呀,请你不要杀鹅了,杀鹅我不吃了。你家田中有些小鱼虾没有?如果有就随便去田中撮捞一些小鱼虾来吃就算了。”主人依了故相嘎牛的话,不再杀鹅了,就去田中撮捞了一些小鱼细虾来招待他。次日,公鹅就对那些小鹅崽说:“孩子们呀,昨晚阿爸差些丢了性命,是那些小鱼虾们救了你们阿爸一命,阿爸才得以幸存啊。你们要记住,小鱼细虾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子子孙孙都不能去为害、抓食小鱼细虾了。”这个故事是说,本来在山里什么事不懂的故相嘎牛,在有人托梦到革东捡得一本天书后,听懂了禽言兽语,并做了两件好事,救了两条不该牺牲的生命。 交汪的习俗 丧葬习俗 交汪苗寨的丧葬习俗也比较独特:当有人过世后,就给死人穿上新衣裳,将其绑坐在一只靠椅上,让家族,亲友来赡仰、吊唁。上山时,仍将死人尸体绑靠在椅子上一起抬上山安埋,有如抬一个坐着轿子的活人上山去。据当地苗族群众介绍,这样做,是希望让死人的灵魂升天去做官当皇帝,荫护家中发财发富。埋了死人之后,还要请祭师来唱“焚巾曲”,缅怀已故老人的一生,同时将已故老人的灵魂交送回故乡老家,直至升入天堂。 交汪爬坡节 坡会习俗 每年春末夏至,当秧苗长出三匹至四匹绿叶时,苗寨里的姑娘们或与本寨的后生,或与其它苗寨的男青年相约,相约在某月某天,到某最高的坡顶联谊聚会,苗语称“呀少卯嘎喽良”,即秧苗张开绿叶姊妹饭,又称“坡会姊妹饭”。 约定“坡会”的头一天,寨子里的姑娘们就凑集糯米到某姑娘家集中蒸煮,同时准备酒、肉待到次日天刚亮,姑娘们就抬着糯米饭、酒、肉汇聚到约定的某山坡去与男青年们相会。男青年们则早早邀约扛着芦笙,到约定的山坡上吹芦笙,木叶等待姑娘们的到来。待姑娘们抬着糯米、酒、肉到山上后,男青年们就与姑娘们相互问候之后邀约进食,喝酒。酒饱饭足后,大家就一起跳芦笙、唱情歌、谈恋爱。而此时在田中劳作的老人们听见芦笙、木叶歌声后,也为年轻人们感到高兴,甚至羡慕她们,心里暗暗地想,我们也曾经有那么年轻,幸福的一天哟! 坡会情歌对唱 当年轻人们玩累了,肚子饿了的时候,又停下来吃午饭。吃完午饭后,就相约到男青年家的田中去捞鱼、撮蝌蚪,再带到姑娘们家里去煮。晚上姑娘们又凑集酒饭来陪男青年们一起喝酒吃饭,晚上谈恋爱,直至通宵达旦方依依惜别。此次聚会再隔1—2个月后,男孩子们又凑集了一些钱送到姑娘的寨子里,交由姑娘们去购买酒肉,之后再请男青年们到姑娘们的寨子逗留做玩唱歌1—2天方转回家去。此次聚会,苗语称“Biexdaib gef bit hsaix ngaix jiod”,意即偿还姑娘们的酒肉钱,并以此加强男女双方的感情联络。 交汪坡会老友相逢 坡会梳妆 来源:林间野餐、醉美台江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