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山 乌响苗寨 一段像神话一般的传说 乌响苗寨一角▲ 被寨民自称为蚩尤的家园——乌响村,今天,在人们的眼里,早早就把她遗忘了。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苗寨,如今,在人们的记忆中,就只剩下“牛王之乡”的称号了。而古老的乌响苗寨,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 乌响苗寨一角▲ 相传,蚩尤又名卓寿(乌响村的苗话),起雾腾云于乌响村的南狗魔,与黄帝战于黔滇之云山雾海中,双方均未看清其貌。征战时,风起云涌,草木摇动,飞砂走石,流水洋洋。黄帝用长刀朝卓寿的云脚一砍,卓寿差点跌入山谷中。后卓寿战败,黄帝顺龙头河(清水江)追来,卓寿飞回到响魔(今舟溪),在虎排耶斗山(打火石山)用了这样一个调虎离山计:卓寿用一根大柱子当手杖,插在虎排耶斗山的岩石边,用三条牛的粪便泼到岩石上,然后将另一旁有房屋大的大石头往山下一掀,大石头顺山滚下,顿时地动山摇,震耳欲聋。黄帝追到这里,看到一个用那么粗的手杖,粪便特大的人物,跑下山去造势威猛,不敢再追赶,摇摇头便飞回去了。据说有一次,卓寿和乌响寨民共同杀了一条狗祭祀山神,没有盐巴,卓寿说:“你们煮吧,我去去就来”。说着,起雾于南狗魔向北飞去。 乌响苗寨举办的斗牛比赛▲ 寨民们的狗肉尚未煮熟,卓寿早就拿到盐巴回来了。相传那时候,乌响村还有一位名叫波流的能人,力大无比。一天,他到今天的丹寨县火烧寨去割草,挑草的一头是一块长5米,宽1.5米,厚0.2米,重3000多公斤的大青石板。来到足留寨时,足留寨有个很富裕的老头和波流打赌说:“你抬这挑东西,我们比赛爬坡,你要是追上我,我把我家的两仓粮食全部都给你”。波流说:“赌就赌”。于是波流挑起担子和足留老头比赛爬坡,最后还是追上了足留老头,那足留老头只好就范,乖乖地把两仓粮食全部都给了波流。这块大青石板放置于今天丹寨县足留寨的大石板坳,年轻人半夜游方回来,还可以在大青石板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惜保护不好,今天差不多全部都被打碎了。 乌响苗寨寨民自修建的红薯窑▲ 据说,波流一顿饭吃一升米,擅长造田,一个人修造乌响“排叶干”(地名)半坡大长田(约2亩)仅用了一个星期,却吃完20升大米。修造“也够杀”大田,也只用了4天时间…… 乌响苗寨的步道▲ 乌响村位于雷山县西部,有凯里舟溪至雷山的公路绕西北而过,西边接壤丹寨县足留寨,北边是排肖村和三角田村,东面为乌局村和羊卡村,南边与掌窝村、排卡览相邻,平均海拨1070米,内有乌响沟、乌云沟、乌动沟3条小溪,常年汩汩而流,混入南动斗牛场,南响斗牛场也因此而得名,乌响同时也成为望丰河的源头。最高山乔九乡,海拔1640米。爬上高高的乔九乡山,放眼望去,西边的龙头山像一道屏障远远的挡住了你的视线,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映出的晚霞却甚是美丽。东面是遥远青幽而雄伟的苗岭之颠-----雷公山,当太阳的万丈光芒初露于山肩的时候,真是“风景这边独好!”。这里山川秀美,河流九曲回肠,人民朴实而无华,却热情而好客。当你走近这个古老的苗寨,走近黔东南“威武大牛王”这片神奇的故土,迎接你的会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乌响苗寨举办的斗鸟比赛▲ 乌响苗寨是雷山县西部的一个大苗寨,住有近300多户苗族人家。每到苗族的节日,这里热闹非凡,有斗牛、有芦笙、有歌舞……,会让你陶醉于水牯牛的激烈,动听的芦笙曲…… 乌响苗寨举办传统芦笙舞比赛▲ 这里的苗族语言独特于雷山县其他苗寨语言,与附近的排肖村、掌窝村、三角田大有区别,既是八寨苗的语系,又是雷山当地的苗语系,同时也是凯里养蒿的苗语系。乌响人讲的苗语,远到黄平、丹寨、三都、榕江的苗族客人都能听懂,很快就能与你交朋友。来吧,远方的朋友,欢迎您到乌响村去做客! 不止是乌响苗寨, 每一座寨子, 都有一段神奇佳话话, 关于你的那座寨子,故事有多神奇? 图片摄影 吴晓梅 李宇斌 (来源:悠然雷山)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