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媒体“四力”一线行】万潮大山张邦玲:搬进新家幸福来

2019-7-31 09:12|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粟琼 杨骥 实习记者:邰李娜

摘要: 大暑已至,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射在骄阳下的凯里市万潮镇大山村,满满都是盛夏的味道。  近日,记者随同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副局长、下派万潮镇大山村脱贫攻坚分队队长张刚,万潮镇纪委书记、大山 ...
大暑已至,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射在骄阳下的凯里市万潮镇大山村,满满都是盛夏的味道。

  近日,记者随同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副局长、下派万潮镇大山村脱贫攻坚分队队长张刚,万潮镇纪委书记、大山村脱贫攻坚分队副队长李勤一行来到万潮镇大山村宋家湾组,掩映在葱茏青山间的一座崭新民居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大山村宋家湾组贫困群众文泽忠和张邦玲的新家。


  在门口忙着农活的张邦玲立即笑着迎上前来。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张邦玲夫妻的新家五十多平米,房子不大,但户型方正;家具电器不多,但厅、室、厨、厕俱全。雪白的墙、干净的地面,衬托得房内格外亮堂。屋子紧邻公路,出行相对便捷。屋前林绿花红,给寂静的大山村平添了几许生机。


  大山村村如其名,远离尘嚣,由新寨、孔茶山、枫香、烧基洼、朝天洞、宋家湾几个组组成,全村146户570人,其中,贫困户64户219人,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地质情况复杂,而海拔1000米左右的大山村宋家湾组更是贫困面最大的组,村民出行困难,一部分群众经过易地扶贫搬迁搬离了大山,一部分群众仍然留守故土。

  “快来试试,我帮你买来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看合适不?”“下沉”网格员张刚把新衣服递到张邦玲手中。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夫妻俩住上了新房子,比起以前的朽木房,刮风下雨什么的,再也不用担心漏雨和危险了!”穿着新衣的张邦玲满面笑容。


  之前,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文泽忠夫妻俩的住房年久失修,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盖新房、住新房是他们最大的梦想。而就在今年,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国家农村危房改造的好政策为这个贫困的家带来了温暖,送来了希望。

  在万潮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春节期间,文泽忠夫妻俩高兴地搬进了新居。搬家的那天,夫妻俩激动不已,看着家里的新冰箱、新沙发,半天睡不着觉。和文泽忠夫妻一样情况的文泽国、杨昌虎也相继搬离原来的危房,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居。


  凯里市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把危房改造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着力聚焦风来墙晃、雨来屋湿的危房、“病”房改造,多措并举改善农村贫困群众居住条件,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农村危房改造,改造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危房改造中,党委和政府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加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危房群众的居住环境,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张刚、李勤告诉记者。

  解决了危房的问题后,帮扶单位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帮扶干部还积极为文泽忠夫妻落实各项政策的补贴,时常送去衣服鞋袜、生活用品等,帮助他们切实减轻生活上的困难,像亲人一样拉家常、话发展、共谋脱贫良策。

  安居才能乐业。帮扶干部在“扶智”之时还 “扶志”,鼓励夫妻俩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在大家的鼓励下,不甘贫困的文泽忠夫妻俩积极发展生产,今年夫妻俩除了种田,还种植了2000多株烤烟和中草药等,预计收入将达到10000元左右,美好生活在望。

  临走,腼腆的文泽忠夫妻依依不舍,一路相送,并告诉记者:“靠着烤烟种植,日子就会越过越好,我有信心好好种植烤烟,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


   大山深处,群山环抱,绿树叠峦。放眼远眺,一幅美好的山村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大山村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满目苍翠尽收眼底。随着村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乡村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切美好才刚刚开始……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粟琼 杨骥 实习记者:邰李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