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龙泉山的故事

2018-5-2 14:01|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402| 评论: 0|来自: 大美黔东南

摘要: 鸟瞰丹寨县龙泉山。黄晓海 摄进入丹寨县城,映入眼帘的是气势苍莽、挺然鉴出、形如蟠龙、犹如一尊睡佛静静地躺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丹寨人的大山,这就是丹寨县名胜——龙泉山。古碾址与999级步道龙泉山脚的古碾,清 ...


鸟瞰丹寨县龙泉山。黄晓海 摄

进入丹寨县城,映入眼帘的是气势苍莽、挺然鉴出、形如蟠龙、犹如一尊睡佛静静地躺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丹寨人的大山,这就是丹寨县名胜——龙泉山。

古碾址与999级步道

龙泉山脚的古碾,清朝时修建,八寨厅署为方便周围寨子的百姓和寺庙僧人的生活,令木匠取山中的杉木,在山脚平地修建一间古碾房,碾房高约5米,周围用杉板装实,房顶用杉木皮盖严。碾房内有碾槽,全用石灰石打制镶嵌而成,碾滚有1.2米高,将龙泉山流下的溪泉引进古碾房,冲碾稻谷,解决寺庙僧人和周边寨子百姓碾谷吃饭问题。到了20世纪80年代,古碾房被当地群众撤除,现仅存古碾址。 


从古碾房到寺庙有999级的老步道,相传古人在修这条步道时已经定名为“步步登高”。道路两旁野草葱茏,树木茂盛,山花芬芳,百鸟争鸣。清亮的山泉顺溪而下,穿越步道直流入古碾房。古人所修的999级步道,已经把做人的哲学融入进去,每位登山求神拜佛的游人,不能走歪门邪道,要心无杂念,踏踏实实,心诚则灵,才能如愿以偿。

走完盘旋而上的999级步道,眼前出现的便是龙泉山寺庙。寺庙修建于1884年,木房,有大殿5间,房内住有僧人,山脚有庙田20余亩。寺庙左则一股清泉涌出,味甘而凉,取名龙泉。

神奇寺庙地

龙泉山上原本没有寺庙,地的由来有一个传奇故事。

清朝初年,湖南一大户人家请当地有名望的地理先生从家乡赶山理龙脉,越过千山万水,躲避豺狼虎豹袭击,来到龙泉山。地理先生采用罗盘左测右镇,观测山脉走向,找到结穴处,便悄悄在结穴处埋下一枚古老的方孔钱币为记号,作为大户以后安葬先辈的吉地。


无独有偶,广西一大户人家也在当地请了一位资深的风水先生,从广西沿山顺水而上理龙脉,翻山越岭,披荆崭棘,跨越沟壑,理到龙泉山。在山顶、四周反复观看山势,发现了结穴地,也在结穴地钉上一银针作记物,为昔日安葬先辈的宝地佐证。

几年后,湖南和广西两大户人家将各自的祖先迁来龙泉山安葬,他们在同年同月同日同一时间到达龙泉山,没想到双方的结穴地竟是同一处地方,于是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都是有钱有势人家,互不相让,最后只好将官司打到了厅署衙门。

公堂上,县官让各家出示证据。湖南的大户人家说,他家在此处埋了一枚有方孔的古钱币作为依据。广西大户人家讲,他家在此处钉了一银针作为信物。县官立即前往龙泉山,按照两户人家所指之处,令衙役挖开,发现有一银针钉在古钱眼上。


县官顿时惊呆了,心想:这样好的风水宝地,结穴处又正对着厅署的大门,怎能让私家占有……于是,作出判决,谁也不允许占用那地,用于修建寺庙,供百姓烧香拜佛。由此,龙泉寺庙就修在结穴地上。

百年过去了,寺庙逐渐损毁。为将寺庙修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间募捐重修。寺庙修复后,各地游客爬山求神拜佛日益增多。

千年神龟

从寺庙祭拜地登至峰顶,穿越新修的步道,沿山岭可以看到在这里修练己五千年的“神龟”,它忠实地守护着龙泉山。

神龟为何来到峰顶,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山下北侧有一个水龙洞,洞内石笋、石柱林立,阴河流淌,深不可测,清凉的泉水从洞中涌出。龙洞是龙王的住地,洞中有很多鱼精和虾兵,神龟是龙王在龙洞中的一员大将,它在水龙洞里守卫和修练了五千年。一天晚上,刚修练完毕,突听一阵美妙的仙乐声从远处传来,它欣喜若狂地爬出洞口,沿着崎岖的小道慢慢地往乐声而去。

神龟来到山顶,翘望着仙乐传来的天边,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间,东方渐渐发白,太阳冉冉升起,神龟再也回不到龙洞了,就变成了这尊石龟。

军事要隘

雄伟壮丽的龙泉山与大登高山紧紧相连。在清代,大登高成为历史上天然的军事要隘,封疆大吏视之为“都匀之要隘,丹江、清江、古州之咽喉”。清初,在山之东北及附近,分布着八寨厅、八寨汛、八寨卫、得禄汛,互为犄角,重兵驻守,管理苗疆,并修筑了越山的石径花阶通道,连通都匀、古州(榕江)。清朝末期,发生过多次激战。民国时期,进行过多次军事布防。


二十世纪末,龙泉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的四月下旬和五月上旬,全国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龙泉山,他们沿着步道向上移动,星罗棋布的游人,点缀着万亩杜鹃,为美丽的龙泉山增添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陈治平 搜集整理 供图/范凯慧 陆钦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