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飞云崖”四月八“祭牛节的由来?
摘要: 飞云崖是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我省东线旅游集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素有“黔中第一奇境”、“黔南第一胜境”、“黔南第一洞天”、“贵州第一名胜”等殊誉。并且全国第一个民族节日文 ...
飞云崖是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我省东线旅游集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素有“黔中第一奇境”、“黔南第一胜境”、“黔南第一洞天”、“贵州第一名胜”等殊誉。并且全国第一个民族节日文化专题博物馆——飞云崖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落馆在飞云崖内。飞云崖“四月八”民族节日集会(苗语:弄嘎讲略)是我省境内较大型的民族集会之一。 每到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凯里、施秉、镇远等周边市、县和本县的苗、侗、革、汉等各族人民群众4万余人纷至沓来,汇集在飞云崖载歌载舞狂欢三天,年轻人可以借集会期间和心上人相见马郎坡上以歌表达相思爱慕之情,老年人走亲访友到飞云崖周边村寨亲友家中通宵达旦以歌和以酒会友。那么飞云崖“四月八”民族节日集会又是怎么来的呢?在黄平县民间流传有两个这样的传说。 传说一 明洪武年间有潘克铜、潘克铁兄弟俩随军到贵州,不久朝廷突然传令,要这支队伍立马解散,就地安置,允许将士们在当地择良田沃土,插草为界,安居乐业。潘家兄弟俩打算返回千里迢迢的故乡去。 当时贵州地方莽林荒野,禽兽出没。本来人烟稀少,加上战乱频繁,几十里无人迹,潘氏兄弟来到黄平境地,被一处山林茂密,水源充足的峡谷所吸引,产生了留下来开垦这片土地的想法。二人遂上马,各朝一方,猛拍马数鞭,任马奔跑,直到马儿累得停下来,才下马插草划界。 从此,解甲卸鞍,开荒垦地,建立了家园,把居住地取名为“台腊”(苗意为开垦荒地)。潘氏兄弟春播秋收,不几年就丰衣足食,又分别娶了附近苗寨姑娘生儿育女,日子过得美满非常。数载后潘克铜一支迁到了施秉金元居住,潘克铁这支仍留在台腊。一天潘克铁在飞云崖下放牛,看见有两个老者东张西望,朝崖下走来。潘克铁见是生人,就藏在石山后观望。两个老者来到崖下,不知为何高兴得手舞足蹈。 只听一个说:“此地发脉于落裙山,行龙八局,一起一伏,众龙随之,于太行山起祖,入此崖结穴,实属九龙之地。其气可压百僚,是出公候之地呀!”说完,两人一阵耳语,慌忙从原路返回。潘克铁也略知地学,他怕这块宝地被人占去,等两老者走远之后,捡了三块石板,在崖下搭了一座土地庙,并找一块像人形的石头放在庙里,这才赶牛回家。 第二天,两老者果然迁尸而来。见崖下的土地庙,对天长叹道:“我俩命中不该有此福啊!”原来,按照地学说法,庙地葬坟,得罪神灵,有灭族祸灾。从此之后,潘家每年都要来这崖下的土地庙烧香敬神,以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逐渐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也来烧香。 于是潘家出资在土地庙上修起了一座庙宇,因为崖下的道路是连接京城和云南的滇黔驿道,经过此地的文人墨客很多,并且有些在此烧香后高中当了官,认为是这里的神灵保佑,纷纷捐款到这里还愿。庙的名气传得更远,朝拜的人不断,大官立牌坊,小官修亭阁,使这里的庙宇亭阁联成一片。苗家因此称飞云崖为“略逝曰”,就是“庙城”的意思,至今还这样叫。 每年农历四月八,这里的和尚过浴佛节,设宴招待潘家。各地拜佛求神的人在这天来烧香礼佛,观看神像;年年这样,成了习惯。喜欢吹芦笙、赛马的苗家,也在飞云崖吹起了芦笙,跑起马来,以示欢庆。 飞云崖“四月八”民族集会就是这样兴起来的。为了纪念潘家保护飞云崖有功,所以人们就把吹响一年一度飞云崖“四月八”民族节日集会第一声芦笙的殊荣送给了台腊潘家。 传说二 相传很久以前,天下还没有牛,人们刀耕火种,粮食难以糊口。天帝知道这事,便令他的太子下凡传旨,要人们每天吃一餐饭,洗三次脸。谁知,太子来到世间。贪恋玩耍,对天帝的旨意已记忆不清,竟误传为:“每天吃三餐饭,洗一次脸”了。世间上的粮食本来欠缺,经太子这样一误传,人们遵旨行事,缺粮食饿死的人就更加多了,世间男女老少无不埋怨,怨气直冲九霄云外。 天帝在天宫中面红耳赤,坐立不安,忙问左右,“凡间出了什么事?”一位天神奏道:“不知道何人所为,世上饿死的人比以往多了,人间怨气冲天,故使吾皇心神不安。”天帝把太子叫来查问:“你到凡间是如何传达我的旨意的?”太子回答说:“叫他们每天吃三餐,洗一次脸!”天帝听了,勃然大怒,骂道:“你这畜生害人不浅!误传圣旨,犯了天规,今罚你到凡间变牛耕地,将功补过,以后再回来。” 太子不愿到凡间变牛,但犯了天法,他不得不去,只好下凡来。他懒洋洋地走到一个清水塘边,跳到塘中洗起澡来,却忘了到人间来做啥事。四月初八这天,七仙女偷偷下凡游玩,遇见太子还在塘里洗澡,齐声说:“你在这里洗澡贪玩,父王晓得了,天牢够你坐的。”太子央求道:“众位姐姐:我这就去变,但不知要在凡间多久才能返回天庭?”大姐说:“听父王讲,多则二十年,少则十几年。”太子问道:“怎样才记得清这年数?”大姐和二姐听了,有点可怜他,就各自取下头上的一枚发簪,叫他插在头上的两边,并说:“这两枚簪子可变成两只角,每过一年,角上就会出现一圈纹路,你数数有多少圈就知道了。”太子将发簪插在头上,摇身变成一条水牯牛,告别了众姐姐,来到“略寺曰”(飞云崖的苗语名称)。 正在“略寺曰”进香的人见了牛,以为是妖怪,吓得四处逃散。牛高声说:“请不要怕,我不是妖怪,是来帮你们耕田犁土的。”人们听了才围拢来。 但看见牛的肚子那么大,怕没有这么多粮食喂它,谁都不敢要。牛知道后说:“这不要紧,以后收了谷子,你们吃颗颗,我吃草草”。人们听了很高兴,便收留了它。从此,牛帮助人们耕田犁土,生产得到了发展,粮食增收了。牛由于长期吃草,又只干重活,不用头脑,慢慢变得不会说话,而且忘记了在凡间的时间,再没有回天庭去。人们得到牛的好处太多了,为了感谢牛,就把牛来到凡间的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 每年这天,都要让牛休息一天,并且煮稀饭喂牛。人们就到“略逝曰”(飞云崖)去办几天会,以示祝贺。飞云崖四月八民族集会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所以每年飞云崖“四月八”民族集会苗族家家户户都要煮稀饭喂牛,而且还要先祭祀牛王,才吹芦笙。2005年省人民政府将飞云崖“四月八”祭祀牛节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黄平飞云崖“四月八”祭牛节即将到来(5月22日),在此,欢迎各方朋友前来与我们一同共享节日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