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凯里市为林下经济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2020-3-18 14:52|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徐宁|来自: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摘要: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正浓。在凯里市三棵树镇格冲赏朗新寨林下食用菌基地,一个个菌棒包裹在膜布里,在山林间整齐排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凯里市东线十公里经济产业带,像这样的食用菌基地有3个,主要种植 ...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意正浓。在凯里市三棵树镇格冲赏朗新寨林下食用菌基地,一个个菌棒包裹在膜布里,在山林间整齐排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凯里市东线十公里经济产业带,像这样的食用菌基地有3个,主要种植红托竹荪和林下木耳,采取“合股公司+工贸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捆绑带动格冲、板新、欧瀑、平丰、浪寨等周边村寨的群众就业增收。



据介绍,格冲赏朗新寨林下食用菌基地种植面积500亩,林下种植红托竹荪50万棒,由凯里市扶开公司申请杭州对口帮扶资金出资294万元与贵州好菇粮公司出资306万元进行合作建设。


“这种菌种是竹荪中的上品,因营养丰富、口味醇厚,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该项目建成后,每个菌棒可产生收益为20元,50万棒产值达1000万元,可产生利润245万元。”凯里市扶开公司项目专员谭松说。


家住在三棵树镇格冲村的张学飞、潘小花夫妇都在基地务工,夫妻俩一天200元,一个月能挣4500-5000元,家里20多亩林地流转3年获得收益13000多元,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在这务工离家近,既能学到技术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收入也很不错很稳定,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通过自己双手挣钱,家里早就脱贫了,如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干活也更有劲了!”潘小花乐呵呵地说。


“东线产业带利益联结主要有3个点,即土地流转收益、就地务工收益和年底项目分红收益。今年的第一期主要以食用菌为主,实施1160亩,其中500亩红托竹荪、660亩的林下木耳,5月份就可以采摘产生经济效益。”凯里市扶开公司负责人李国兴介绍,食用菌基地几乎一年四季都需要工人,带动了周边村寨及三棵树镇村民就业务工,“现在好多村里七八十岁身体硬朗的老头老太太都想来基地干活,他们说比家里种菜收入高多了。”


三棵树镇党建扶贫园俯瞰效果


沿着东线十公里经济产业带一路向前,我们来到该产业带上最大的项目基地——三棵树镇党建扶贫园。满山的桃花吐艳、果苗吐芽,人们正在林间地头播种、施肥、修枝,辛勤劳作,一派春耕繁忙美景。


铁皮石斛)

据了解,该扶贫园围绕“党建+扶贫+产业”,倾力打造“空中养蜂、山顶种茶、山腰种果、林下种养、田中养鱼”的全域发展新模式。目前,园区内精品水果、花卉、林下鸡、中药材(铁皮石斛、白芨)、青钱柳、茶叶、食用菌等种养植区已初见规模。通过实施“三变”模式,年生产总值达1.5亿元,截止目前,全镇贫困户累计可分红100余万元。

如今,凯里市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稳增收、促复产、忙春耕,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东西线产业带”和下司林下经济圈,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鸡、林下菌、林下蜂等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供了强劲的“绿色引擎”,祖辈留下来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