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记黎平地坪镇归教村茶叶加工脱贫致富带头人王培志

2020-5-13 14:43|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姜永模、陈家华|来自: 地坪镇人民政府

摘要: 随着出省、通村通组、进户和产业路的建成通车,群众的“心路”也通了,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这一通一变,得益于近几年来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这些扶贫政策在不断地激发着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内生动力,为群 ...
随着出省、通村通组、进户和产业路的建成通车,群众的“心路”也通了,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这一通一变,得益于近几年来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这些扶贫政策在不断地激发着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内生动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近日,走进归教村“两茶”(福云6号茶叶、古树茶)加工厂,贫困户王培志正忙碌着安装机器。见到我们的到来,放下手中的活儿,无比激动地向我们讲述他的想法和做
法。

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归白村、归公村、归教村的福云6号茶叶基地近1000余亩和上万株的古树茶,我们有这么好的“两茶”产业资源,就应该充分地把有效的“两茶”资源开发成无限的财富,让扶贫政策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实惠,让脱贫成效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升。所以我们得有一个自己的“两茶”加工厂,把工厂搬到家门口,既方便群众茶叶收购销售,省了“跑路钱”,又可以解决群众就业,拓宽群众的收入门路。福云6号茶和古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当天采摘当天就可出售,一天能争到100余元,就能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创建独具地方特色的“两茶”品牌,把“两茶”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我是这样做的:近几年我们两口子就是在广西净代村的茶叶加工厂务工,也学到很多茶叶加工技术。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决定在本村开办一个“两茶”加工厂。虽然前期投入有点大,但从长远考虑是值得开办的,因为“两茶”原料不愁,销售与广西老板订单合作。现已投入8万多元建厂和购买机器,目前规模是一天加工600余斤茶青,现在还有3台小机器未到,过几天机器配齐后就可以开工了,加工厂可以解决6个劳动力就业,预计年加工产值30余万元。


现在扶贫政策到村到户到人,我们要把扶贫政策转化为打开脱贫致富门的“金钥匙”,特别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现在已经脱贫了,但我要积极主动地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两茶”产业,按照现代技术要求来管护“两茶”产业,提高“两茶”的亩产效益。同时,逐年扩大“两茶”加工规模,为更多的群众增加收入,让我们贫困村寨实现高质量脱贫。
据了解,归教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王培志是归教村四组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在外省上大学。虽然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是通过这些年精准扶贫的政策帮扶,加上他们勤劳肯干,2015年已实现脱贫。目前,他种植钩藤10亩、茶叶5亩、古树茶200余株,年收入近5万余元。


“脱贫致富,核心是人。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是一个人影响一家人,影响一群人的连锁反应。”该镇党委书记孙宏泽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