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黎平地坪:支部引领厚植产业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2020-6-18 16:2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姜永模|来自: 地坪镇人民政府

摘要: “吴支书,我先拿3万元现金给你,今天只带这么多现金。你帮我收古树茶茶叶,一芽一叶60元一斤,一牙两叶40元一斤”。当吴成武支书接到这个“厚重”任务时,既惊喜又感动。“保证5天完成”,归公村吴成武支书爽快地答 ...
“吴支书,我先拿3万元现金给你,今天只带这么多现金。你帮我收古树茶茶叶,一芽一叶60元一斤,一牙两叶40元一斤”。当吴成武支书接到这个“厚重”任务时,既惊喜又感动。“保证5天完成”,归公村吴成武支书爽快地答应。这是黎平县孝武古茶树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黄孝武交给吴成武支书一个促进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的新任务。

归公村位于地坪镇东北部,距政府驻地18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籍人口265户1179人,其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451人。

从“望山兴叹”到靠山吃山的换种“吃”法。

开门见山,群众只能“望山兴叹”。吴成武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在执行收购古树茶茶叶的任务中,让他彻底改变思想观念。古树茶不仅是群众用来吃油茶,现在还能出售增加收入。他想:农村有这么好的山,这么美的原始生态资源,国家有这么实的扶贫政策。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收入渠道,村才能出列,户才能脱贫。

(吴成武支书组织党员群众召开院坝会、古楼会)


“吴支书,我今年种5亩茶叶,我种3亩百香果,我种5亩罗汉果......”群众向他积极申报产业项目。作为村支书又是网格员,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他串寨入户走访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细心与群众交谈,记录好每户的产业需求。依托扶贫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村级合作社,通过扶贫项目推广和“先建后补”政策,让全村群众都能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并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吴成武支书说:“每年春季,不管在村委会还是在家里,电话几乎被打爆,连在路上碰见群众也是说申报产业,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作为支部书记,官不大,但责任大,我们要把上级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田间地块。通过发展产业,既能为群众增收入脱贫致富,又能巩固脱贫成效,更能持续发展。”

2019年归公村在脱贫攻坚中顺利出列,有93户贫困户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63%。

从山不在高到有“仙”则灵的带贫致富机制

归公村海拔720米,地理环境偏僻,基础薄弱,致富信息闭塞,发展相对滞后。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帮扶单位的指导下,村党支部认真听取多方意见,探索“党支部+村合作社+农户”的带贫致富发展模式。

村党支部这个“仙”,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利用远离村寨荒废多年的零星田地,选准适合归公村当地发展的产业,种植钩藤、茶叶、罗汉果等。

(归公村茶叶和罗汉果基地)


“像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妇女,不能外出务工,我们一天上山摘茶,一天也有七八十块钱的收入,也是挺划算的”归公村贫困户吴婢花高兴地说,她刚把新采摘的福云茶叶卖给收茶老板。福云茶叶,一年四季可以采摘,真正实现“四季发财”。

(金奖古树茶茶叶)


吴成武支书说:“像我们村这种茶叶种植面积800余亩,覆盖群众近200户,解决了很多群众不能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一亩一年收入达10000余元。”
2020年,现有钩藤种植500亩,百香果50亩,罗汉果50亩,茶叶800亩,新种植油茶600亩,古茶树1000余株。

归公村“党支部+村合作社+农户”的带贫致富发展模式,既凝聚了党支部的力量,又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让闲置多年的土地资源活起来了,农业产业强起来了,群众富起来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