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聚才引智 攻城拔寨—— 榕江县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

2020-9-7 17:1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刘进银 薛文美|来自: 黔东南新闻网

摘要: 今年以来,榕江县不断完善引培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调动各类人才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役中的带头作用,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今年以来,榕江县不断完善引培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调动各类人才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役中的带头作用,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线课堂”手把手指导

  “校园基础设施差不是问题,学生基础差也不是问题,只要能改变学生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爱学习的人也会多起来。”榕江县第四中学校长孙松海介绍说。

  孙松海是作为“银龄计划”第一个被引进到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担任校长。他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了桐榕帮扶爱心基金,收到各界捐款30多万元,捐赠的物品价值20余万元,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学生。

  为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缓解教育人才紧缺现状,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榕江县不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瞄准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以精准选派“走出去”、补齐短板“请进来”的方式,推动桐榕两地干部互派“双向挂职”常态化。2019年来,选派119名干部到杭州市桐庐县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对口帮扶城市挂职锻炼,引进经济发达地区、帮扶单位89名高学历专家人才来榕挂职帮扶。

  “流动课堂”一对一解惑

  “大家一定要注意罗汉果留蔓的问题,每根一级蔓留四个芽……”在榕江县忠诚镇罗汉果基地,省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石细敏介绍说。

  “我们这些搞种植的不怕种不好,就怕学不会,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经常喊农业专家来给我们培训,每次专家的现场培训,都教会我们很多科学的管理知识,改变了我们以前那老套种植方法。”言语间,韦永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推动榕江县“六大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今年以来榕江县强化农技人才服务“三农”工作,围绕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产业需求,细化帮扶服务措施、强化跟踪服务管理,让专家服务更具针对性。同时建立专家库,精准组建19个专家小分队,按照专家专业领域将130名农业专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精准匹配到县、乡、村(安置点)产业链上,确保群众有需求能联系专家,专家帮得上群众。半年来,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808次,开展“集中会诊”5次,帮助解决问题982个,培训群众1696人。

  “特色课堂”面对面帮带

  “我20岁就开始制作蜡染刺绣了,家里都是靠我做蜡染刺绣来开支,现在我这工坊有200多名学徒,没出去打工的就全部来我这里学刺绣。”榕江县摆贝苗族蜡染刺绣手工作坊、名工匠姜老本笑呵呵地说道。

  为加强“名人才”跟踪管理,榕江县出台了“三名工程”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名人才”的职责义务,落实“名人才”政策待遇,定期收集“名人才”服务管理台账,了解“名人才”作用发挥情况。

  “我这名校长工作室是2018年成立的,工作室主要由名校长、部分骨干校长、副校长、校长培养对象组成,成员10人,主要负责申报课题研究,同时对研究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师带徒20人。”榕江县第一中学、名校长邱国民说道。

  为规范建立“名人才”工作室,该县从县财政划拨80万元研修工作经费用于州、县“三名工作室”建设。明确工作室组成成员的职责分工,科学制定培养学员的三年发展规划及有关规章制度,每年有针对性开展研修活动。目前,该县规范建立“名师工作室”15个,其中省级1个、州级2个、县级12个。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