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2户村民告别人畜混居时代—— 从江县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改”工作综述
深秋,走进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整洁干净、风景秀丽的村寨,让人无法与曾经的“脏乱差”联系起来。自2019年起,从江县把人畜混居改造作为脱贫工作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共完成人畜混居整治19002户,农村百姓彻底告别人畜混居历史。作为从江县首批人居环境整治和人畜混居整治的村寨,大歹村也完成了它的华丽蜕变。 “前期的工作确实有点难度,因为我们全村以前室内从来没有过厕所,村民们就觉得厕所建在家里与他们的传统习惯不合,所以他们有反对的思想。”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党支部书记戴时令介绍,因为是一个传统的苗族村寨,加之是深度贫困村,村民的思想相对落后,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改”工作开展的初期并没有那么顺利。 思想难以转变,县、乡、村的干部们就挨家挨户地入户动员。 长期以来,从江县农村群众的客厅、厨房、卧室、厕所就与畜禽圈舍同层或者分层混在一起,而“改厨改厕改圈”势在必行。 “以前家里乱,无法下脚,我们以前上厕所都是山坡上,那些地方蚊子多,我们自己搭个小棚对环境也不好。”走进村民潘甩你的家中,养牛养鸭的圈舍已被搬到了屋外,灶台、厕所一应俱全。改厨改厕改圈,改变的不仅仅村民的家里,村民自身的思想意识也有了转变。 思想转变过来了,村子的发展思路也就慢慢清晰。今年7月,这个曾经环境卫生差、居住环境差的贫困村,被作为旅游景区正式开放,潘甩你也多了一个芦笙队队员的新身份。 “我们村现在发展旅游,我就参加了芦笙队,我又在乡愁驿站参加了保洁员,现在在家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一个月也有一两千块钱,生活也变得比以前越来越好了。”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改”工作,不仅解决了大歹村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更让村里的百姓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希望。 同样在洛香镇的三团村,这个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村寨,相较于大歹村更安静一些,但是村里老人居多,“三改”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顺利。村“两委”首先对接在外务工的青壮年,说起要改造家里,大家都纷纷同意。 “我们每一户入户动员以后,都是群众自己实施,群众为了把人居环境搞好,他们都很愿意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房子建好。”从江县洛香镇三团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石庆峰介绍,县里补助的“三改”资金是1.3万元,村支书先带头把自家的牛圈改成了客厅,村民们就开始争相改造,甚至还自掏腰包超额完成改造工作。 据了解,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开展以来,从江县的村民从不接受改造房屋到主动要求改造房屋,直观改变是村容村貌,实则是老百姓思想上的改变。改造工作实施开展以来,该县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形成了新建独立圈舍、原址整治、实施集中圈养等整治技术路线,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指导各地推进人畜混居整治工作,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形成了全县19002户人畜混居整治到户台账,按照分类指导、精准管理的要求,倒排工期,并制定了月进度计划,实行整治一户、销号一户,人居环境整治和“三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 “从2017年以来, 从江县实施危房改造同步实施‘三改’,实施了5023户,2019年在此基础上开始实施人畜混居整治工作,全县整治了19002户,也是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实现了住房安全和村民健康的保障。到今年为止从江县全面实现了人畜混居的整治,接下来我们主要是结合乡村振兴,在实现农村住房的巩固提升与人居环境深入整治上再下功夫,让我们整个农村都变成美丽的乡村。”从江县住建局副局长吴义标表示。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