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内容

走进百年侗寨——观览“国宝”侗族风雨桥!

2020-11-16 11:0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神秘从江

摘要: 增盈侗寨欢迎您!
增盈侗寨欢迎您!

增盈村,位于从江县西北角往洞镇北部,距镇区13公里,全村2个自然寨,480户,2300多人,均为侗族,是往洞镇最大的一个村,两条小河环寨而过,环境优美.全村有鼓楼2座,其中一座八角楼,一座六角楼,花桥5座.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侗族大歌发源地之一

增盈也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称之为“增盈大歌”,与“小黄大歌”齐名,当地对侗族大歌的传承教育一直保持很浓厚的氛围,老老少少都沉浸在侗族大歌的海洋中。

                                             围坐在鼓楼里唱侗族大歌的孩子们

                                                                   歌师与牡丹花歌队

增盈侗歌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歌曲种类自然是覆盖全面,包括拦路歌、见礼歌、问候歌、客套歌、长句歌,踩堂歌、鹞子歌、私奔歌、叙事歌、父母歌、侗寨古歌、侗寨来源歌、杉种和谷种来源歌、马的来源歌、牛的来源歌、酒歌、情歌等多种多样的歌,属于南侗歌寨。

  
                                                         拦路歌

在增盈,你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会唱歌,人们用歌来传情,用歌来交流,用歌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这里是侗族大歌发源地之一。

                          增盈火塘民艺教室

增盈全村共2个自然寨。侗族占据90%,是往洞镇最大的一个村。人民热情好客,民俗古老而神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鼓楼、花桥、凉亭及侗式民居等传统建筑遍布。除了鼓楼风雨桥,它的民居、禾晾、禾仓、古井、古墓和古石板道都保存较好,民居均是青瓦履顶的吊脚木楼,独具特色。


                                                           芦笙迎客

印象增盈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这个百年侗寨也逐渐走进人们视野,来这里探索和发现增盈村的侗族大歌、百年鼓楼风雨桥。在旅游开发热潮之外,遵循自己生态文明、生活节奏的增盈侗寨也给各方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增盈鼓楼

金勾风雨桥(也称为“花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1992年重建,重建后的风雨桥面十阔,间长33.60米,宽4.75米,桥屋中部抬升为五层密檐鼓楼楼冠,北端从第二间起南端从第一间起抬升为歇山式五层密檐屋顶,其于部分屋顶为单檐。长廊外侧半装木板,两端桥墩用片石和鹅卵石垒砌。中部桥墩为毛石凝土结构,墩上用原木作加长伸臂梁,一层比一层长用以此支撑桥屋。

金勾风雨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年(1884)


我的位置

交通贴士:
1.由其他城市乘坐飞机抵达贵阳或桂林,转乘高铁到从江站(或高铁直接抵达从江站),租车或包车前往增盈村
2.自驾:主流导航软件搜索“往洞镇增盈村”前往,沿途山路崎岖,注意安全驾驶。行驶在夏蓉高速的可以提前计划高速出口进入往洞收费站。
3.当地村民热情好客,前往金勾风雨桥可咨询当地村民前往。

关于增盈村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六月六、秧节、新米节、斗牛会等,节日期间与周边侗寨开展吃相思、演侗戏、对侗歌等活动
当地的传统美食:腌鱼、烧鱼、牛瘪、羊瘪、红肉等
当地的民间工艺:竹编、线编、织侗布、刺绣等‍‍‍‍‍‍‍‍‍‍‍‍‍‍‍‍‍‍‍‍‍‍‍‍‍‍‍‍‍‍‍‍‍‍‍

(来源:神秘从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