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龙禄颖,女,苗族,1968年生,施秉县人。作为州级“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龙禄颖依托自己的苗绣技艺和施秉县深蕴的苗绣资源,成立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传承民族文化,带动妇女就业”的理念,带动当地广大绣娘从业增收,通过刺绣作品打造了与外界交流窗口,也让城市读懂了大山。 距离施秉县城约5公里的桃子湾工业园区,青山之间,坐落着州级苗族刺绣传承人龙禄颖的舞水云台民族工艺品就业扶贫工坊。走进工坊,便听到织布机的梭子来回穿梭、亮布反复捶打的声音,那些通过绣娘制作的绣品和民族手工艺品,从工坊产出,销往世界各地。
“‘舞水云台’这个名字取自施秉县的㵲阳河和云台山,寓意依山傍水,发展家乡民族文化,让大家共同富裕。”龙禄颖介绍,从最开始的8人小作坊到如今带动上千人增收,龙禄颖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决心都融在了“舞水云台”里。 龙禄颖出生于施秉县双井镇龙塘村,大山之中,交通不便,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龙禄颖选择去广东打工。“那时候,为了多赚一点钱,吃饭都是边走边吃,从食堂走到厂房也就吃完了饭,又开始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打拼,龙禄颖攒下了不小一笔钱。此时的她虽早已在广州成家立业,却一心想回家创业。
“做过养殖场,也开过副食批发店、招待所,但都不怎么尽如人意。”龙禄颖说,“当时就想,自己从小就学刺绣,比较懂这门手艺,做这个应该有出路。”龙禄颖从小跟着妈妈学习苗绣技艺,数纱绣、双面绣、打籽绣、平绣、破线绣等绣法,龙禄颖都熟稔,且对前三种绣法尤其擅长。 龙禄颖带领着几个姐妹开始生产加工苗族刺绣制品。2006年4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贵州施秉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的前称)正式挂牌成立。从刺绣领带做起,后来增加到披巾、衣服,因花色好,品质高,种类多,在施秉旅游业的带动下,公司销售量大增。为了使公司发展得更加壮大,龙禄颖于2011年8月变更注册资金,成立了贵州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 如今,舞水云台公司已成为集刺绣生产、销售、研发、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观光策划等为一体,走上多元化发展新路,成为民族品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作为非遗传承人,龙禄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组织绣娘集中培训、集中生产,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以前在县城周边打零工,有一天算一天,现在在这里上班,工作算稳定了。”离家近、能照顾刚上小学的孩子读书,对于家住小河村的贫困户杨惠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在舞水云台公司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像杨惠一样的苗族妇女在家门口过上了“绣着花、带着娃、挣着钱”的新生活。
而对于龙禄颖来说,这远远不够。早在2016年,舞水云台公司便成立了民族工艺品设计中心,设计团队有海外归国设计师作为设计总监、省内外高校毕业生作为设计新生力量,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创意品牌,运用设计与创新为民族产业创造更多价值。
“这款钥匙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贵州省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与㵲阳河,用山水与苗族的‘非遗’技艺相结合,加入现代设计的美学与工艺,不光把贵州的‘非遗’带到全国全球,也让贵州的山水走进世界人民的视野中。”舞水云台公司设计师谭文韬说。从国际平台到深山苗乡,对有着八年米兰设计经验的设计师谭文韬来说是从未想过的,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成了谭文韬留下来的原因。 为了让城市读懂大山,龙禄颖在民族特色上下足了功夫。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手工制作方式,打造出“蝴蝶妈妈”品牌的领带、围巾、披巾、苗族时装、壁挂绣片、民间风俗画等手工苗绣文化系列产品。 经过十多年发展,舞水云台公司从承接订单到筹划自主品牌,成功注册了“蝴蝶妈妈”及“舞水云台”两个商标,34个刺绣产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民族创新、经济发展、群众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