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洞翁普节
摘要: 沟洞晨韵 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山型独特,如一个盆地,村庄在盆底,四面山脉如群龙奔赴盆底,颇有百龙会饮之状。 这里不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而且民族风情特别浓郁。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最被人称道的莫过于翁 ...
沟洞晨韵 剑河县敏洞乡沟洞村,山型独特,如一个盆地,村庄在盆底,四面山脉如群龙奔赴盆底,颇有百龙会饮之状。 这里不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而且民族风情特别浓郁。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最被人称道的莫过于翁普节了。翁普节凝聚的是团结,释放的是和谐,一代代地承传,一代代地发扬。 翁普节 “翁普”,沟洞语为老人,即这一节日是老人传下来的,是沟洞村最古老的节日。古老到现在已没有人能考证这节日源于何年何月,哪朝哪代,只知道很古老很独特。沟洞人很看重这个节日,远在他乡的游子都回乡过节。人们杀猪宰牛等待客人。隆重的那个年,人们便在八里之外的八沟扎孔门,书写对联、标语迎接客人。村里到处张贴团结、友谊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标语,极富文化气息。 节日 翁普节的独特——这节日的形式和节日的内涵都明显与众不同。 每年小暑后第一个卯日的前十三天,礼仪就开始了 这一天清早,整个家族的妇女都集中起来,一头挑着竹篮,一头挑着小木桶,按家族长幼先后顺序到溪边清洗,清洗一些节日的必备之物,如干蕨菜等。回到家后,蒸好糯米,一是用来酿甜酒,一是和着干蕨菜腌在清洗好的小木桶里,放好,从这时开始到过节,特别是小木桶,是不准轻易乱动的。之后,就是邀请客人,把亲朋好友都邀来,因为人们常比谁家的客人来的多。 小暑后第一个卯日过节 礼仪特别讲究,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男子洗漱干净,烧香化纸,摆好节日席。席上摆的是糯米饭、干细鱼、腌好的干蕨菜、甜酒娘和新摘的瓜菜煮成的“煮菜”。“煮菜”不能着盐;饭不用碗装,放在新摘来的树叶上;筷子是新砍来的实竹制成的,因为这些都是新的,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为尝新节,又因为这一天多在农历六月,有人又把它称为六月节。摆席时,不准谁在旁边吃东西,包括抽烟喝水。 翁浦祭祀 摆好后,祝祀完毕,大家才可以吃 这吃饭也是很讲究的,按家族的长幼顺序一家一家地吃过去。来客都是大家的客,都邀请一家一家地去吃饭,整个家族的人,再加上整个家族的客人,自然就排成“人龙”,一条条“人龙”进这家出那家的,颇为壮观。有的家族人丁兴旺的,要吃上一整天,而且还要“赶活路”才能吃完。人们相逢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翁浦祭祀 这种吃法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以前,人们觉得农闲时正好让家族团聚,可是五方六月的,没有大米饭了,只好吃糯米饭;没有酒,只能喝甜酒娘;没有肉,只好下溪抓几条细鱼;新出产的爪菜和着煮味道也不错,就是可惜没有盐;没有碗,用树叶当碗;楠竹筷子夹糯米饭易断,就用实竹筷子。虽然没有什么好的吃,但一家一家地吃过去,整个家族团结和睦,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杯子美喝酒敬亲人 节日席吃完后,才备酒席招待客人 这几天请客,可是又有很多的趣话:有的人家里来了不少的客人,却没有一个客人在家里吃饭,因为客人都被别人请去了;有的人家备好了酒席,却抢不来一个客人;有的是一家人都去请客,却一个也回不来,原因是都被别人留住陪客了,这就是“放狗撵山连狗都跑了”。 沟洞田园 沟洞人待客,很注重酒,有道是无酒不成礼义,先是“三杯通大道”,然后是过面酒,在场的人相互换酒;之后是猜拳,猜拳也有过面拳;然后是唱酒歌,在场的人每有一人唱一首歌,大家都要喝一杯酒,喝到什么程度?一直要到“但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程度。新朋旧友在一起边喝酒一边谈笑,不少初次见面的人因为话说投机,便在酒席上相邀“打老庚”。 姐妹赴歌堂 喝酒是中老年人的爱好,年轻人则是喜欢去唱山歌,本村的后生邀外地来做客的姑娘们去唱山歌,外村来做客的后生就邀本村的姑娘们去山歌,外村来的后生邀外村来的姑娘唱歌。不少歌手虽然已结婚了,甚至当爹了当妈了还来唱歌。没有歌场,式,在这里相识相爱甚至成家的还真不少,更何况有人因喜爱沟洞的翁普节特意来沟洞结门亲呢。 情定沟洞 村外不远的小溪边,树林里,石桥上就是歌场,到处都有人在唱歌,歌声嘹亮,彼起此伏,唱山歌本是侗家人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小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能穿上新衣服。因为家家都有客来,总不能穿旧衣服接待客人吧,主人衣服穿得旧了,担心客人不来,所以大家都穿新衣服,来客自然也穿新衣,整个村子人们都穿得喜气洋洋。 自改革开放以来,节日活动又增加了篮球比赛和文艺晚会。人们邀请四邻八寨的年轻人组织球队来参加比赛。男队女队都有,有些年来的球队多了,比赛要进行三天才完成。2006年,沟洞村四步公路桥全部通车,人们于翁普节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邀请了十多支球队参加比赛,远在百里之外南加中学青年教师组队前来请求参加比赛,沟洞人盛情接待他们,后来,他们夺得了男子组第一名。文艺晚会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没间断过的,一群群学生自编自演,每台都还有一些很好的节目呢。有些年也组织民歌比赛,2006年的民歌比赛,来自高下柳的杨绪良获得了中年组一等奖,沟洞村盲人黄精毅获得了二等奖。 媒体聚焦翁普节 客人走时要送客,过去是提着酒壶拿着酒杯,一首送别歌一杯酒,真是“一路歌声一路酒”,一条条人龙又向四周的山梁延伸,延伸在绿树丛林间,又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现在,喝酒唱歌送别少了,因为有不少客人醉卧半路很是麻烦。不过,送别还依旧,情感还依旧,因为沟洞人的好客还依旧。 霞光万道照沟洞 如果你想去沟洞过翁普节,又苦于没熟人,那么,邀一个沟洞人打老庚,这样,你就跟所有沟洞人都是亲戚了。沟洞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近四百年,这里的人是家族的则是“爷崽不好万载”,是亲戚的就是“踩不断的石板桥”,大家亲去又亲来的,相逢称呼就是“家有三门亲,各喊各应”。你只要跟一个沟洞人是亲戚,当然就跟所有的沟洞人是亲戚了,自然,你想去沟洞过节就方便了。 (文:黄春康、图:钟传坤) |
上一篇:歌舞黔东南 侗族歌会节下一篇:这聚会,枫香寨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