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身在故宫,根在登鲁

2018-6-9 11:28|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108|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从台江翁里河支流打岩沟顺溪而上十余公里,重山峻岭林海茫茫,至一处清幽林茂的山涧,风景格外优美,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干净清爽。拾级而上,置身于巨大高挺的大树之中,山涧溪流潺潺,简直犹如盆景一样的森林公园,而 ...

从台江翁里河支流打岩沟顺溪而上十余公里,重山峻岭林海茫茫,至一处清幽林茂的山涧,风景格外优美,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干净清爽。
拾级而上,置身于巨大高挺的大树之中,山涧溪流潺潺,简直犹如盆景一样的森林公园,而这溪沟及山路边的高大树木全是珍贵树种,中国楠木!这就是地处“苗疆腹地”的台江登鲁村。

登鲁村(原名:登禄)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苗族生态博物馆。当时的登鲁还是一片大森林,江西省的牧民迁徙至此,牧民放羊,因而得名“羊”氏(羊通杨)。
在一次战乱中,张氏志荣为了逃避追兵沿河而漂至此,请求牧民收留,而后杨氏、张氏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子孙后代,经过历时变迁,依旧繁衍生息。

地处“苗疆腹地”的登鲁村,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植被也非常茂盛,森林覆盖率还达到70%以上,水能丰富,纯朴的民风民俗流传至今。
走进村寨随处可见的木屋建筑多是五柱三间或五柱两间的吊脚楼,房屋大都是瓦房,建筑面积在八十至一百二十平方米左右。

实际占地面积只有三分之一,其余都是吊脚的面积。足以让我们看到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村寨里随处可见的青石板步道,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每一道青石板它都见证着登鲁村的历史发展,而在这青石板上的每一道痕迹它也都印证着登鲁村的发展。也正是这一道一道的青石板步道,成就了登鲁村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这里有国家级二级保护树种楠木、红豆杉等群居树种。村寨中现存两百多棵有上千年历史的金丝楠木,最大的楠木树干直径有一点三米,枝叶十分茂盛。
在登鲁有一个楠木群,名为“牵手楠木群”,意在树群根系相连,好似牵手,又意愿登鲁的子孙后代都会团结一致,手牵着手保护这片珍贵的楠木群。
楠木喜阴,生命力旺盛却生长缓慢,生长两三年的楠木树苗只有五六厘米之高,长成栋梁需百年之久,这也是楠木的可贵之处了。

在这个大山深处的苗寨却跟北京故宫有着剪不断的情谊。清朝乾隆年间,故宫进行了一次百年大翻修,因登鲁村的楠木群闻名于全国而与故宫结缘。
到至今,村里还流传一句老话:身在故宫,根在登鲁。说的就是当时因百年翻修而运往故宫的五十多棵金丝楠木,树干已经被运走,而楠木的根基依旧深深地扎根在这片茂盛的土地上。

楠木树干硕大,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们用水运的方式把五十多棵楠木运往故宫,这些百年老树从此留在了红墙内。与故宫的渊源不仅是登鲁村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也因此更加坚定了登鲁子孙后代对楠木群的保护,为此而倍感自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