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倾心于美的服饰的创造,用缤纷的色彩让生活如诗一般美。在侗寨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印染作坊,这套古老的手艺主要由侗族妇女来完成,种植蓝靛、纺纱、织布、染布花费了侗族妇女们大量的时间,也是妇女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侗布”是侗家男女喜爱的衣料,“侗布”是用自家织好的棉布经蓝靛、白酒、牛皮胶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侗布”非常珍贵,侗族人民除了自已用外,还作为婚嫁馈赠的最佳礼品,染制侗布亦成为侗族文化千年瑰宝。 侗族侗布 侗族织布有粗、细纱之分,用粗纱织成斜纹状的布多用做棉衣里子。用细纱织成的平布分两种,织成套格方形图案的叫"双堂布",织成网纹的布叫"棉给"。侗布就是用织好的这两种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侗布"非常珍贵,侗族人民除了自己用外,还作为赠送客人的最佳礼品。 侗布的制作过程 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先用靛蓝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布才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布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后,又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将布晾干后叠在一起,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 直至侗布被捶打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根据手艺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侗布的亮度也不同,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贵,因为凝聚了侗族妇女千锤百炼的精华。 靛蓝的由来 蓝靛是一种天然的草本植物,染料,从江境内都有种植,各族妇女都用蓝靛来染布,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制靛工艺,每年春季,开始栽种蓝草。蓝靛的植物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蓼、崧、马、木。种植这种“篮”也有讲究’ 要选择种“篮”的那块地必须要有最肥沃的土壤。栽种蓝草后,至七八月间则可收割。 将蓝草叶茎于收割当天洗净放进木桶里,然后加上清水,在保证篮叶完成浸泡后,经过三、五天的浸泡,蓝叶里的有效成吲哚酚,一缸清水也在散发蓝叶香味中变成深蓝色,这时被捞出了蓝叶渣的蓝靛水。这时需要点睛之笔的氧化,经验丰富的侗族妇女,会在蓝靛水里加入刚出窑的生石灰,并慢慢搅动,直至泡沫搅散为此。 石灰和吲哚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桶里的泡沫颜色会发生变化,水也跟着在绿黄色和蓝色中转换颜色,再经过两天的沉淀,靛泥会沉到桶底,舀出水桶里的清水后留下的沉淀物,就是靛蓝,用简单而古老的工艺制成的靛蓝,风干后会泛发出幽蓝之光,它最终会浸染在侗布上,成为侗家人服饰上的颜色。 侗寨里每家每户穿的侗族服饰,都是由侗布做成的。侗布凝结了侗族人千年的工艺传承。走进侗寨里,晒侗布的人家比比皆是,美丽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