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家谈】访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平
【导语】自台江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以新的奋斗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期,台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平,一起了解台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主持人 刘 伟:台拱街道采取了什么措施预防返贫? 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平:今年以来,台拱街道采取“五个坚持”预防返贫。一是坚持预警建设。各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帮扶干部对已脱贫群体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监测及跟踪回访,同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二是坚持政策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刹车、驻村工作队再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享受各项脱贫扶持政策。三是坚持利益联接。鼓励木材公司、食用菌公司、茶叶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苗疆蛋鸡场、养蜂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周边群众稳定脱贫。苗疆蛋鸡场等龙头企业与已脱贫的农民签订利益联接协议,让已脱贫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坚持激励约束。定期严格开展自查自纠,严把退出关,保证各级帮扶干部、网格员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困难群众真脱贫。同时,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防止返贫,有效帮助补充各类“短板”。五是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不断提升“内生动力”。每周星期一街道工作例会和村社工作例会、院坝会等,继续强化对村社干、驻村工作组、网格员以及群众的培训、教育和组织工作,不断树立勤劳致富观念。定期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到州内外先进村社观摩学习,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铸牢防止返贫堤坝。 主持人 刘 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台拱街道如何推动产业发展? 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平: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台拱街道初步形成林下经济为主导、乡村旅游为亮点、蛋鸡养殖为支点、种养殖为主业的“一核五产多基地”产业体系。“一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成台拱街道万亩林下经济核心示范区15000亩。主要种植钩藤中药材为主,采取“企业+”模式“1+n”抱团发展,以台江县扶贫开发公司、台江县苗岭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作为实施主体,引进昌吴金煌贵州中药公司、贵州苗本草民族医药发展等公司带动,与国家中药局西苑医院、贵州同济堂药业等单位合作,利益联接1225户贫困户,目前已分红37.2万元。“五产”: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十三五”以来,先后打造红阳苗寨、万亩草场、登鲁苗寨等特色旅游景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旅游产业扶贫带动效应显现,红阳村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旅游收入10万元,旅游专业合作社分红16万元;登鲁村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0万元,村集体经济旅游收入5万元,旅游专业合作社分红8万元。二是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引进了贵州省胡智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贵州苗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温泉村打革坝建设占地30亩规模10万羽的蛋鸡养殖基地,固定用工8个贫困户每月工资3600元,项目覆盖全街道1225户贫困户五个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已实现分红22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茶叶方面,引进台江繁林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加强对交片700亩基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种植2036亩油茶,加强管护,采取政府补助、大户带散户的模式实施。“两茶产业累计用工10000人次以上,发放工人工资120万余元。四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完成石板桥食用菌基地的建设,建成外棚25个,内棚123个,共计建成出菇大棚21192㎡,引进台江县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截至目前,已产出110吨灰树花,项目覆盖243户贫困户,已实现分红28万元。五是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已形成大德、南市、台拱优质金秋梨1000亩、李子950亩、猕猴桃300亩、草莓120亩产区。“多基地”:“十四五”以来,台拱街道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思想,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先后建成信上坡千亩林下钩藤基地、信上坡百亩“药茶蜂”示范基地、南市千亩林下钩藤基地、南市百亩辣椒种植基地、交孟百亩百部中药材基地、三公里千亩钩藤+百亩樱花苗圃+百亩金丝楠木苗圃基地、泗柳千亩林下钩藤+百亩林下食用菌实验基地,先后创建了“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中国绿色村庄、生态博物馆、全州重点旅游村寨-登鲁”、“中国森林村寨、全省重点旅游村寨、中国绿色村庄-红阳”、“3A级景区”万亩草场,先后建成大德石板桥灰树花食用菌产业带、大德苗疆蛋鸡场、交片千亩茶叶基地、大德秋冬种生态农业示范线、展下养蜂家庭农场示范基地,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主持人 刘 伟:台拱街道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乡村人才、乡村生态振兴? 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平:一方面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台拱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另一方面是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带动群众集结起来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强基层组织堡垒。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和干事环境,培养一批愿意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干部扎根村寨。加大农民技术人才的培养,全街道培养了30名左右的“土专家”、“田秀才”,形成一支不走的农技队伍。三是强化乡村生态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创造性开展了“十户一体+励志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三清一绿”行动,继续实行“街长制”,大力推进城乡主要道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拆除、绿化建设完善和污水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员“河长制”、“林长制”,继续做好辖区河道机关干部的全员“河长制”,有效落实保洁员、护林员督查等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林区长效保绿机制。 主持人 刘 伟:台拱街道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 台拱街道党工委书记 杨平:党建引领为总抓手,认真落实台江县乡村振兴“四个一”行动20项具体工作,突出推进以下事项:第一、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文化、乡村人才建设的良性互动。按照脱贫攻坚“四不摘”要求,继续严紧压实责任,保证脱贫攻坚队伍不散、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软,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同时,全程做好贫困户动态管理和监测,强化帮扶实效,防止帮扶不精准或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确保稳定脱贫。大力倡导典型示范引领,完善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抱团入股参与经营决策,最大程度保障贫困户稳定受益。继续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强化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继续建立政策保障长效机制,强化社会兜底、临时救助、走访慰问,确保医疗、教育、住房“三个保障”。进一步坚持扶智扶志并举,激发内生动力,依托“法治扶贫”和《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治,让全体村民努力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增强自信心。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在村两委任职,真正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努力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依托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技术员、脱贫致富等先进典型深入村组为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感恩教育,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以感恩之心,践脱贫之行。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健全党员干部长效帮扶机制,不断提升村两委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乡村人才培训,通过乡村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人员等“致富能人”示范带动,激发群众自立自强意识。继续创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户一体+励志超市”模式,通过激励村民积“劳”、积“功”、积“新”、积“德”的积分方式,建立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正向激励机制,调动激发村民向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村寨环境。第二,着力产业提质富民与乡村生态建设的同频共振。扶持和壮大台江县苗岭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钩藤中药材育苗基地,新建钩藤中药材成品加工厂一座。完善苗疆蛋鸡场功能区建设,改造检疫检验室以及配备相关附属设施,新扩建林下养鸡绿壳蛋鸡场100亩。引进台江繁林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以交片昌明坳茶叶基地为基点,联动方召茶叶基地一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建设建成台雄茶叶加工基地。改造、升级大德、南市、台拱一线金秋梨、李子、猕猴桃、草莓产区,进一步改造一线建成以优质枇杷、优质草莓一体化的采摘、观光、体验、销售、加工产业链。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结合农村传统种植业,在温泉、红阳、登鲁共建设500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发展稻鱼、稻鸭、稻鹅等养殖产业,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登鲁红阳”融合发展,打造台拱乡村振兴示范点。借助“金丝楠木第一村-登鲁”、“天下红阳”等优质生态民俗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对接省住建厅、州住建局“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聚集区”项目,引导发展以红阳村、登鲁村为龙头的传统村落民宿旅游村,打造登鲁、红阳联体的村、山、水一体的乡村旅游带。 台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玳菂 吴秋红 刘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