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浅谈麻江县脱贫攻坚与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2018-6-21 10:01|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大美黔东南

摘要: 2004年至2016年,中央出台了十三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如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了休闲农业的繁荣发展;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美丽中国”的 ...


2004年至2016年,中央出台了十三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如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了休闲农业的繁荣发展;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也为农业、文化与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政策与发展环境;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

作为全国重点扶贫县之一的麻江县,为脱贫摘帽,在全国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及文件精神引领指导下,勤抓、苦抓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工作,初步形成了“农文旅游”、“农工旅”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逐步走向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效脱贫攻坚。

一、麻江县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 生态环境优势。麻江区位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曾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称号,被列入了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和凯麻都城镇带规划。

(二) 民族、传统文化优势。麻江县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苗族、瑶族、畲族、布依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的蜡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有“仫佬年”、“畲族凤凰装”等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3项,其中 “ 瑶族枫香印染制作技艺”和“苗族织锦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三) 产业基础优势。 麻江县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中国红蒜之乡”“中国锌硒米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龙舟冠军之乡”“世界名犬之乡”等美誉。麻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又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蓝莓种植基地,以蓝莓产业为载体,获得了“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称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等称号。

(四)交通优势。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大门。县内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网络纵横交织,是连接贵阳、福泉、都匀、凯里的枢纽和交集区域,为广州、上海及泛珠三角经济区和8 小时经济圈各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和休闲会所,便利的交通为旅游提供了更通畅的可入性。


 二、麻江县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1.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县,扎实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一是拟定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责任包保方案。方案以乡镇为片、以行政中心村为包保建设点,实行分级层层责任承包制,各县委常委包片、各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包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有效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

二是抓好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和示范小城镇、产业园区周边村寨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实行“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投入机制,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农户的“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自然村寨污水治理、照明设施改进等等,使美丽乡村成为麻江靓丽名片,扎实推动麻江县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2. 科学管理绿色生态环境   有效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近几年来,麻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重视绿化造林,加强林政的管理。 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连年实现森林三大指标的同步增长,使全县境内野生动物、鸟群各类及只数增多,植物繁衍生物量增加,森林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麻江95%以上的农家村寨被绿树花海覆盖,多数居民小区都建有花园绿地,初步形成了“住在林中,食在花中,行在林中、游在花中”的格局,使广大农村及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使广大游客会心畅快,有效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3.大力发展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放带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近几年来,麻江县紧紧围绕“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主题,采取 “政府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支持” 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大民族节庆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力度,积极办好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如摆仰芦笙节、翻鼓节、四月八节庆、仫佬年节、瑶族隔冬节、 冬至、五月二十八日、六月二十四等,每场节庆活动节目繁多、形式多样、民族特色浓郁,每年的民族节庆活动吸引周边县市共一百多万人,让更多的游客及商人了解麻江、走进麻江、向往麻江,有力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4.大力发展新兴的文化艺术节,创新驱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麻江结合“清水江百里田园画帘”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交通干道连接贯通全县各乡镇村村寨寨的乡村公路建设,内外交流畅通无阻,转变山区广大群众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景观和乡村文化为切入点,构建集农业观光体验、农耕(民族)文化体验、乡野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度假型乡村旅游模式,新兴了许多乡村文化艺术节,有效创新驱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如:麻江依托生态蓝莓产业,以“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冬看景”为主题,将生态蓝莓采摘观光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成功举办了两届“蓝莓文化艺术节”;在清水幽静的龙山镇复兴村,成功举办了两届“美丽乡村旅游并生态葡萄品尝节”;在黄花遍野,清水融融的坝芒乡乐坪村举办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等,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推动,麻江大力举办这些新兴的文化艺术节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影响深远。如乐坪油菜花节吸引周边百姓上万人参加,创收10万余元。节庆活动被光明网、人民网、贵州民族网等报道,有力有效地驱动了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内涵,对推介和促进民族旅游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5.着力打造有机品牌  产业拉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麻江县以创建有机农业大县为目标,积极在推进蓝莓、锌硒米、红蒜、蔬菜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中推进有机种植和有机认证,逐步扩大有机认证面积,同时,着力规划建设中国农业公园,围绕“一山二水五园六寨”建设目标,打造有机农业典范。

目前,麻江有机获证企业已达到31家,有机产品的品种已从蓝莓扩展到锌硒米、猕猴桃、核桃、茶叶、冷凉蔬菜多个品种。“白竹林”牌麻江蓝莓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玉馥冠”牌大米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这些有机品牌的打造,通过产业有效拉动了麻江农文旅的一体化发展。

6.开展地毯式环境整治,改革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麻江县委书记王镇义说:“农村环境好不好,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高不高。” 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坑塘河道、清乱搭乱建)两提升(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的地毯式综合整治工程,按照“乡乡有创意、寨寨有特色、组组有新招、户户出亮点”的要求,组织各村寨支书培训讨论学习借鉴,充分发挥各村寨民间工匠和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干,探索出了如“12+N”行动计划、“一委三包五按月”“七户联诚”“十联八创”“4+5”等机制,基本形成“一村一规一特色” 。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麻江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4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村寨”19个、“州级卫生村寨”27个,县级卫生村寨29个,和谐乡村15个。乡村旅游促进就业创业、加快老百姓脱贫致富效果日益突出,有效推动了麻江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


 7.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  有力提高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效率 

麻江采取向合作社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入重点建立了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乌羊麻嘎尤苗寨、夏同龢文化产业园、谷硐果蔬乐园等园区,把具备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培养成园区服务人员,采取入股抱团发展,积极探索实践项目联结贫困户帮扶,如景阳乡下排村“党建扶贫金种子实训基地”,是四季果树乐园,这里采摘水果的工人是都是周围的贫困户,如李天寿两夫妻在这里,一个月可以得到4000-5000元,只一个月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贵州3500元的脱贫底线,解决脱贫问题,一年下来,加上土地的流转费、分红费,就已经致富了。让老百姓免除外出打工,丢儿弃母、背井离乡的痛苦,还给农民一家人平安和谐的农家生活。

麻江这样紧紧围绕“大生态、大农业、大文化、大交通、大旅游、大健康”的建设理念,推动农工一体、农游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有机融合,加快了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
(刘运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