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绕家人的传统风俗

2018-6-30 15:32|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661|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在贵州省麻江县河坝瑶寨,有一个特殊的族群----绕家人,因其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不为外界所不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集体从哪里来,也曾一度为自己的族群归属感而困惑,是彝族、仡佬族、苗族 ...

在贵州省麻江县河坝瑶寨,有一个特殊的族群----绕家人,因其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不为外界所不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集体从哪里来,也曾一度为自己的族群归属感而困惑,是彝族、仡佬族、苗族、瑶族还是又一个未知族群。

河坝瑶族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共同体,长期处于未识别民族状态,较少受到外界关注,直到1992年,才被官方正式认定为是瑶族的一支。

但是这一特殊族群在“多彩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方面确有其独特之处。史书从明代开始对这一族群有所记载,为夭家或夭苗,其来源,迁徙路线至今任由争议,但由于在明尤其是清、民国时期,贵州的很多少数民族都归结于苗族或其分支,诸如《百苗图》里所载的许多少数民族今日都被识别在苗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
河坝瑶寨建寨历史悠久。河坝瑶族自称“育”,又称“阿夭”、“夭家”,史称“夭家”、“夭苗”、“绕家”。境内瑶族说“绕家话”。瑶族祖籍在江西、湖广一带,迁到平越(今贵州省福泉市)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到贵州省三都县的陈蒙、烂土,约在明朝洪武年间,由烂土迁到都匀基场,后迁到牛场一带,最后定居于麻江县河坝地区。至今已有600余年。

河坝瑶寨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完好。民居吊脚木楼依山而建,河坝地区共有木房700余幢,其中100年以上的有300多幢,年代最久远的已达400余年。河坝吊脚楼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
“河坝瑶年”又叫“绕家过冬节”,定在每年第十一个月的第一个虎场天,是瑶寨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各寨要杀牛祭酒,祭祀祖先,打保寨,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并举行斗牛、斗鸟、跳芦笙等活动;枫香染和刺绣是河坝瑶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妇女服饰最重要的制作材料和必须的装饰。寨中还保存有一个原始的染布作坊,其中的两颗碾布石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河坝瑶族盛装包括:头式、花衣、裤装、脚装、颈饰和手饰等。妇女盛装时在后脑勺处挽一个发髻,发髻上插上银瓢、银链、银花,有的则包枫香染平头帕。瑶族男子衣服为青布衣或蓝布衣,腰上系有用线织的花带,头上包青布或蓝布包头帕;“瑶族隔冬”是河坝瑶族祭祀去世老人的一种传统仪式。

在近三年内,谁家曾有老人去世,就要在“过冬”之前举行“隔冬”仪式,祭祀去世的老人。在老人去世后的三年内,每年要为去世老人进行“隔冬”一次,第三年最为隆重。隔冬与其它葬后祭祀活动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在“绕家过冬节”前几天内进行,其它时间均不进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