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镇远有多美? 答案是惊艳全世界 您好,我是镇远 感谢您打开这份来自镇远的邀请函 这是一封特殊的邀请函 凭这封信 可以找到一万个来镇远的理由 欢迎您来镇远! 镇远县隶属黔东南州,距离州府凯里市190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市的石阡,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6℃,无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057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镇远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5.9万人,其中苗、侗、土家等22个少数民族 9.9万人,占总人口的38.22%。 下面是我们家乡/镇远名片 请将这张名片传递到每个角落 中文名称:镇远县 外文名称:Zhenyuen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8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舞阳镇 电话区号:0855 邮政区码:522625 地理位置:黔东南州北部 面 积:1878平方公里 人 口:26.85万(2013年) 方 言:镇远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舞阳河旅游风景区、铁溪旅游风景区、青龙洞旅游景区 机 场:黄平机场 火车站:镇远站 车牌代码:贵H 行政代码:522625 名称由来 编辑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 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至正二年(公元1365年)为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为州,永乐十一年(公元1412年)为镇远府,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革镇远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46年)置镇远县,隶镇远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镇远卫,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将卫并入县,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省县,以其地为府直辖,1913年恢复置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 据《贵州通志》392页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 历史沿革 镇远从春秋开始即有建置,秦属黔中郡。 汉属陵郡,无阳县地,隶荆州。 唐代,置梓姜县,属奖州龙溪郡,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割沅州夜郎、渭溪二县置沅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名鹤州。二十年(732年),改称奖州,领峨山(岑巩)、渭溪(玉屏)、梓姜(镇远)三县。 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安夷县,属思州,宣和四年(1122年),废安夷县作堡,隶黔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属思州军民安抚司.三十年(1283年),改置镇远军民总管府,以田氏为总管,沿中河山,隶湖广行省,旋改隶思州宣慰。同时置附郭镇安县,旋改曰安夷 县。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属思南宣慰司。四年(1371年),降镇远府为镇远州。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6月13日),改隶属湖广行省。二十年(1387年),思南宣慰司治迁至此。二十二年(1389年),思南宣慰司迁治于水德江,镇远州另置镇远卫,隶湖广都司。同年,设镇远卫,隶湖广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分其地置镇远府,与州同治,隶贵州布政使司。十二年三月,以镇远溪洞金容金达长官属镇远州。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省州入府,与镇远卫同城。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蛮夷长官司为镇远县。设流官,属府附郭,正德年间,知府程始建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镇远卫改隶贵州都司。三十一年(1603年)隶湖广都司。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卫入县,三十八年(1699年)移县治于卫城,府县分治。雍正十年(1732年)其改县丞一员,驻邛水,称邛水县丞。宣统元年(1909年)县并入府。 青溪县建置:元代糸青溪大坪蛮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始建青浪卫,隶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隶贵州都司,三十一年(1603年)还隶湖广。清康时裁都司,隶辰州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卫设青溪县,隶思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青溪县隶贵东道,民国三十年(1941年)载青溪县,其西部辖地并入镇远县,东部并入天柱县。 我叫镇远 这是我的夜景照 风景名胜 镇远城 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在号称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明代王阳明,清代林则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曾于此留迹,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共有单体建筑40座,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总面积6665平方米。它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祝圣桥等多组建筑物组成,布局奇巧、工艺精堪。 高过河风景区 高过河自然风景区位于镇远北部羊场与尚寨乡的洞塘,西至大地乡路腊村境内,以龙江河的上段---高过河为轴线,向西北蜿蜒11公里,河流落差200米,两岸原始森林植被拓展数公里。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氵舞 阳河风景区 舞阳河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的镇远、施秉、黄平三县境内。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历史名城镇远、铁溪、上、下舞阳、云台山、杉木河、黑冲、飞云崖、旧州古镇、重安江十大景区共394个景点。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风景区 铁溪又名铁山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氵舞 阳河十大景区之一,位于镇远县城北面4—14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长21公里,其中核心景区游览线路全长12公里,整个铁溪景区分别由甘溪、马路河、龙池、龙塘河、翁仲河5个地段组成。景区内峡谷幽深,河床狭窄,河水湍急,岸壁陡峭,茂林覆盖,石巨、浅滩,溶洞星落棋布,还有名闻遐迩的“龙池”,龙池面积300平方米,水呈蓝色,深不可测,有绝壁奇峰崖台多处,小桥流水“桃花源”似的田园村庄显现其间,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是具有娱乐、疗养、田园风光、农家乐等为一体的多种功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四官殿 四官殿位于县城北石屏山上,始建于明代,四官殿由正殿、钟楼、石拱券城堡组成。坐北向南。吊脚楼,正殿为重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吊脚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一层为登山石径通道,二层为正殿,供奉战国时期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二层东稍间供龙虎玄坛赵元帅之神像,西稍间供日、月神像。1985年11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 天后宫又称福建会馆,建于清代,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天后宫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依石屏山,面通氵舞 阳河,门临大街。由石阶、山门、正殿、耳房、前廊、膳堂、前院两厢、侧院客堂、厢房、戏台等建筑组成。现存的天后宫,是经过咸同年间的战火之后,镇远知县林品南率福建籍商人捐资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间重建。1985年11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与“歪门邪道”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和平村”旧址 镇远“和平村”(第二日俘所)旧址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国民政府军政部俘虏收容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达文故居(中共镇远支部旧址) 周达文,原名周达定,早期革命活动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镇远,五四运动周达文成为镇远学生会组织的主席,因上街游行,揭露《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被开除学籍,1920年随父迁居北京。当年以其二哥(周达文)的毕业证书考入北大,后沿用此名。第二年考入俄文专科学校学习。1924年,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担任临时党团书记,带领国共两党的人员118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周达文既当学员,又当职员,从事教务和翻译工作。 舌尖上的镇远 特色美食有:陈年道菜、酸汤鱼、牛肉粉、油炸粑、烤鱼、酸汤、腊肉火锅、豆花火锅、苗家炸辣蟹、肠旺面、糯米粑、袁家嫩豆腐 、 镇远特色火锅等。 镇远, 这座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一个充满色彩、大气包容的城市 镇远的阳光、森林、山山水水、还有每一个你 这里点点滴滴都值得骄傲 都是我宝贵的财富 我爱你,镇远 不管你是爱我、还是暗恋我 请帮我把这份简历传递出去吧~ 2018夏天,请您接收镇远生活的邀请吧 并让更多人看到这份特殊的邀请函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让更多人了解镇远,爱上镇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