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西江,是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2018-9-20 10:27|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298|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说起苗寨,有一个地方,比凤凰更美,连余秋雨先生提到,都说它“用美丽回答一切”。那里,山清水秀;那里,炊烟袅袅;那里,小桥流水;那里,是心灵歇息之地。那里,便是西江千户苗寨。自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 ...
说起苗寨,有一个地方,比凤凰更美,连余秋雨先生提到,都说它“用美丽回答一切”。

那里,山清水秀;那里,炊烟袅袅;那里,小桥流水;那里,是心灵歇息之地。
那里,便是西江千户苗寨。
自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西江千户苗寨逐渐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历经10年,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008年的78万人次和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6万人次和49.91亿元,分别增长了7倍和49倍。短短10年时间,“天下西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凡到过西江千户苗寨的人,
都一定会被它的美丽所震撼,
古朴的吊脚楼,斑驳的石板路,
在此漫步,便是一次最惬意的时光之旅。
这里更被联合国称为“全球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的美丽村落。

当远方的朝阳染红山岗,
苗寨热闹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夜幕之下,万家灯火闪耀,
从高空俯瞰,仿佛一颗颗星星坠落在山林间。


一个人,即使他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只要他见到苗寨风雨桥,
恐怕他就会立马眷恋着这里,再也舍不得走。
西江苗寨间的风雨桥,
是苗民们最具人文关怀的智慧结晶之一。


每一座风雨桥,
都是苗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见证。
桥被冲垮又重建,一座桥,一段回忆,
风雨桥,就是苗寨子民们对过往岁月最珍贵的记忆。
水车轮转,田畴阡陌,
晚归的孩童踏着西江的凉水,
村庄的老屋吹起饭香的炊烟,
黔东南深处的苗寨,
便是现代社会里最真实的世外桃源。

苗寨的梯田,是苗寨最美的景色之一,
梯田,春夏秋冬都美如诗画。
仿佛上帝铺在大地的画卷。


中国最美的人间仙境,
往往就藏在少数民族同胞们隐居的地方。
西江苗寨,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这里森林广袤,层层的青翠包围着苗寨,
使得这里空气格外澄净。


杉树、松树、香樟、茶子树,
生长在这片净土之中,
西江从苗寨旁流过,青山又隐藏起苗寨。
树木葱葱郁郁,流水叮叮咚咚,
古代诗人们寻找的人间至境,想来也不过如此。

每一个有苗寨情节的人,
想必心中也有一首飘渺的山歌。
倘若你来到西江千户苗寨,
便能听到最悠扬动听的山歌。
每日早晨,苗家人都会寨子中,
唱起他们最热爱的山歌,
歌声此起彼伏,仿若一曲曲回荡于整个山野的交响乐。

年轻漂亮的苗族妹子,
穿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欢快的舞蹈;
健壮的苗族汉子,吹起芦笙,敲响木鼓,
苗寨的清晨,是被歌舞唤醒的。


据不完全统计,苗族的服饰多达200多种样式,
年代跨度极大。
苗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爱美的苗族人,对服饰讲究到了极致,
童装、便装、盛装,应有尽有。
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苗族人的服饰都是有差别的。

就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来说,
他们的服饰古朴而不失风韵。
西江苗族喜穿长袍,朴素而又大气,
包黑色头巾,这是他们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银饰,是苗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在手艺精湛的匠人手中,
银被打造成一件件精巧的饰物,
佩戴在苗族人身上,端庄大气。
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
髻簪、耳环、手镯、戒指,
一件件精美的饰品穿戴在身上,
使苗族的儿女们更加灵动,
单单一套项圈,就可从小到大多达七件,
可见苗族人的爱美之心。

银饰闪闪发光,舞动起来叮叮当当,
恐怕没有女子可以抵挡住这样的诱惑了。

西江千户苗寨的节日众多,
让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苗族人热情好客,每到节日,载歌载舞,
对歌、赛哥、饮宴,热闹非凡。

吃新节,是苗族人为纪念祖先,感恩丰收的节日,
在农人们眼中,没有什么比祖先保佑丰收更开心的事了。
每到吃新节,苗族人杀猪宰牛,对歌赛哥,
西江苗寨的人们,还会赶热闹场,
大家彻夜吹笙对歌,一直延续两三天。


苗年是苗族最盛大的节日了,
到了过苗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酿米酒,备猪肉,
等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饭,
守岁到午夜再开门放鞭炮,
苗族人的男女婚嫁,一般也选在苗年期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也许我们需要如苗寨的人们一般,
踏实生活,静守本心。
有机会,就和路上一起去苗寨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