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天柱有个美丽“古树村”——雅地

2018-9-30 14:39| 发布者: 旅游指导| 查看: 1300|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在天柱县,有这样一个“古树村”,全村世世代代崇尚古树的习俗,村里一百年以上古树130株,二百年以上的有81株,五百年以上的有31株,周长一米以上的有500余株,周长3米以上16株,周长5米以上1株。这个“古树村”坐 ...
在天柱县,有这样一个“古树村”,全村世世代代崇尚古树的习俗,村里一百年以上古树130株,二百年以上的有81株,五百年以上的有31株,周长一米以上的有500余株,周长3米以上16株,周长5米以上1株。这个“古树村”坐落在天柱县坌处镇,它有一个优美的名字——雅地。
雅地村是个典型的苗族村寨,全村都是潘姓氏族,共250余户900余人。地势起伏重叠,土壤肥沃,因其地形象一只振翅欲飞的乌鸦扑伏地而得明雅地。
据村主任潘先亮介绍,他们的祖先从江西经湖南沿清水江迁居于此,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村里的古树多为枫树,青冈树,马尾松,柏树等。村民们世世代代敬畏自然,注重树木的保护,在村头或是寨尾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竟相争荣的参天大树。

早在清代光绪年间雅地村便有保护森林的禁碑:出入严禁烧林,倘有违犯者鸣鼓重罚二仟六百四十四文,若坏杉木以及油林每株赔钱八十八文,禁山栗木每株八文,胆敢犯者,捆送厅按律究治,绝不容情。光绪二十五年五月。
据说此禁碑是当时的寨老潘祠扬立下的,为使禁令有效执行,他故意让家人去砍一株杉木,寨上人发现后,告到他面前,问他如何处置,他说:立碑禁款是我牵头,众人议定,虽我家人犯之,照禁碑议定罚款,”于是,责令家人游寨鸣锣示众,并罚款八十八文。
人们被潘祠扬老人秉公无私的高尚道德所折服,从此村里的人恪守禁碑准则。
苗族素来有祭树的习俗,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生命,因此敬畏自然,爱护树木。每逢重要苗族节日,雅地的村民都会带着祭品要到村里的古树下祭拜,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安康,希望大树神灵护佑小孩健康成长。

在雅地大寨后山上有一颗红绸木,它苍翠欲滴,遮天蔽日,树高约50米,树周长5.7米,相传很久以前,这颗树根处出现腐蚀空心,能容一人从树中穿过,树叶也泛黄凋落,几近枯萎。村民们见状便拿着祭品到树底下祭拜它,最终这颗红绸木在人们几次祭拜后又活了过来,重新焕发英姿,日以继夜的为过往行人恭迎,践行,欢笑。
“周长三米以上古树的街龙那里有5株,虎行有4株,寨头水井上方有1株……”村主任潘先亮对村里的古树如数家珍。
说话间,他把我带到村头的一个山坳上,指着一颗古松树向笔者介绍着,“原来这里是进村的主要要道,那时候娶媳妇,新娘都有撑伞的习俗,可不管哪家媳妇路过这里伞都要被吹坏,因为这树底下风太大了。”古人便有“独立寒秋看劲松,傲霜耐暑沐山风。迎来送往频招手,万籁沧桑气势雄”这样的诗句赞美这颗松树。
在雅地小学旁,矗立着一排参天枫树,一颗颗古树像个威武的哨兵,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枝叶交错相加遮蔽着整个校舍和球场,每到金秋时节,一簇簇红了的枫叶,像是一把大红伞,微风徐来,枫叶飘落在学校的操场上,红彤彤一片,好不壮观。

雅地古树,具有震撼的沧桑之美,它们见证着潘氏族人的发展壮大,见证着雅地苗寨的艰辛过往,蕴藏着关于苗人的奇幻传说,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岁月变迁留存下来的珍贵活化石,如今,林业部门已对所有古树进行建档挂牌,村民们也更快珍惜,爱护这些古树。
由于生态保护完好,雅地村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90以上。村民们也利用该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产业,不断拓宽村民的脱贫道路。
“目前,我们村里有钩藤,大血藤,林下养鸡,养蜂,稻田养鱼等产业,下一步我们还打算争取资金,修建一些亭子和步道,发展乡村旅游业”,村主任潘先亮向笔者说道。
雅地村蓊郁荫翳的古树,与湛蓝辽阔的天空,清澈见底的河水正构成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雅地村民正朝着“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新农村中不断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