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苗族风情的视觉盛宴——台江姊妹节
摘要: 姊妹节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县域内各支系 ...
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 其中,施洞地区的姊妹节,最有代表性,是苗族的情人节。 节日含义 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苗族姊妹节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它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美丽的传说 苗族姊妹节的传说,主要来自长达五百多行的《姊妹节歌》。相传,有两个姨妈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彼此产生了爱情,互誓嫁娶,却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对,阿姣的父母要让她嫁回舅家。他们为了忠贞的爱情,每天偷偷约会。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 “姊妹节”“姊妹饭” 姊妹饭的含义 “姊妹饭”在姊妹节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也是姑娘们送给情侣以表达情意的信物,是节日中最为重要的标志。姊妹饭中的绿色象征家乡美丽如清水江,红色象征寨子发达昌盛,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蓝色象征富裕殷实,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 ① 藏松叶:代表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 ② 挂竹勾:暗示用伞酬谢,挂几勾送几把伞,若放两个相互套着的竹勾,则表示希望日后多来与姑娘来往。 ③ 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因苗语称椿芽为"娥","扬"的意思是"引"和"娶",姑娘以此暗示希望后生早日来迎娶。 ④ 放棉花:则暗示姑娘们很思念后生们。因苗语称棉花为"忍",与苗语"想念"同意,故借以暗示思念的情意。 ⑤ 放芫奚菜:其意和暗示与春芽菜相同,因苗语称此菜为"娥扬奚","扬"的意义与上同。 ⑥ 放棉花和芫奚菜:则表示急于成婚的心情。 ⑦ 挂活鸭:则希望日后回赠一只小猪给姑娘饲养,以备来年吃姊妹饭时,杀给大家吃,再度联欢。 ⑧放辣椒或大蒜: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 节日活动 施洞地区吃姊妹饭活动十分热闹,每年农历三月,当节日临近的时候,远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来,准备迎接和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活动。施洞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过姊妹节,程序俗成不变。 1、农历三月十三日 各村寨的姊妹们都上山去采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制作黑、红、黄、蓝、白五色糯米饭。 2、十四日前晌 姑娘们都下田里去捕鱼捞虾;后晌,姑娘们每人拿来一大碗彩色糯米饭、两个鸭蛋和一些钱用来买鸭。为什么只要鸭和鸭蛋,而不用鸡和鸡蛋?因为鸭能过河,象征能过到彼岸与情人成双。这一切准备齐全了,年龄相近的姑娘们都分别各自集中到一户人家里,然后夜里就在那儿与外地来的男人们共吃姊妹饭。饭后,大家相约到村中的广场上或巷闾去唱歌谈情,通宵达旦。 3、三月十五至十七日 节日的正式活动时间,也是热闹的高潮。白天,姑娘们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着华丽的银饰,到郎西去观看斗牛、斗雀;同与自己一道吃姊妹饭的男子们跳芦笙和跳木鼓舞;夜里,又像十四日夜那样,男女相聚在村中广场或巷闾唱歌谈情。 姑娘们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团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两天来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候,这些青年男子们,集体筹钱买了礼物盛在姑娘们去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相互间的了解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 苗族姊妹节,不仅是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多姿多彩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和丰富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的盛会。苗族姊妹节,苗族人民永远的节日! |
上一篇:从江:侗族“吃相思”促情谊下一篇:脚尖上的民俗—— 记三门塘“ 勾勾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