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 因为一个名爱上一座城 在贵州,有那么一些地方 光是听到名字就特别想去那里走一走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瑶光 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象征祥瑞 是三生三世里少有的美人战神 更是红军长征走过贵州秘境苗寨 瑶光,位于锦屏西部、座落在青山界脚下,乌下江与清水江交汇处的仰阿莎湖畔上,是当今旅游开发的处女地,辖中寨、里寨、党中三个小村,全是苗族,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瑶光苗寨。图源:苗岭星空 近年来,贵州民族风情旅游的蓬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给瑶光苗寨注入了激情四溢的活力,瑶光气势雄伟,古木参天,“七公树”、“十公树”被长滕缠绵依恋,绿色的枫林与名贵树相伴,民宅隐于绿海之中,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瑶光有大小山峰数十座,其中青山界海拔1344.7米,也有海拨高度只有1200 多米的“小山峰”,有气势磅礴的“龙干山” 、“梁子山”,有孤峰独秀的“飞天凤”。站在“观音形”的山顶上眺望,可以看到锦、黎、剑三县的千山万水,日出时雾海芒芒,夕阳西下霞光万里,景致迷人,令人心旷神怡。瑶光的山还是天然的“氧吧”,也是鸟的世界,花的海洋,更是竹鸡、画眉、山雀等飞禽走兽的产地。 久传不衰的青石文化 在瑶光还流传着久传不衰的青石文化,如今不论是户道还是农田耕作的主道均是青石板铺成的,瑶光寨内串户纵横交错街道12条,青石板街4000级,瑶光苗寨青石板街总计18288级。青石板表面还有防滑条纹,清晰流畅。1999年贵州电视台记者前来瑶光拍摄时说:“这里可称得上贵州苗家石板第一寨”。瑶光的苗寨天梯,万级石板街,大多是清朝雍正乾隆道光年代,木材贸易发展时期民众捐资建成的,先人都刻有石碑记载,以昭示后人。 青石文化。图源:people.com.cn 瑶光寨不仅有青石板街,还有很多的石板晒坪和石板桥,石磨、石槽、石枧、石井、石水缸、石制练功器等,走进瑶光简直是走进了石头工艺品世界,让人眼花缭乱。制作精美,耐磨耐用,经受几百年的风霜侵袭,依然完整无缺。还有最豪华的清代古墓——花祖坟。碑文刻有姜氏“皇清浩封朝仪大夫显考姜公讳志远号静葬府君墓”,用青板铺成的两层半月型拜台,墓旁有圆柱形青石华表,雌雄各一的精雕石狮子。1988年锦屏县人民政府将此古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苗族先祖们到瑶光定居后,陆续在青山界脚下,在海拨900米以内的山冲、陡岭中用青石板块砌成的层层楼田,状若鱼鳞、形如彩带挂在半山腰上。由于山高水高,尽是山泉水灌溉,为防洪涝灾害,先祖们均用青石板砌成防洪阴水道,每当山洪爆发时,洪水均从阴沟排出,而稻田则安然无恙,充分体现了瑶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悠久的枫树粑节文化 瑶光民村古来崇拜枫树,村寨内外的林木大多是枫树,合抱大、二三十米高 的即有两百多株。中寨有一株巨枫,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村人奉为神树,四时祭祀不断。相传,瑶光苗寨先祖,定居时为测试此地是否能永久居住,于是姜姓人士便在瑶光后百景(地名)筑龙脉处倒插一棵无根枫树,并祈祷无根此树若能成活,便能定居,不再迁徙。果然,神奇的枫树不仅成活,而且根深叶茂,因此迁入的人越来越多,从此瑶光人都把此树称为“神树”,并请神师安神,祭拜“神树”保佑平安护寨。从此瑶光的祖祖辈辈都觉得古树是神灵的化身,生小孩都祭拜古树,祈求保佑儿女如千年古树根深叶茂,每年“祭树节”都举行祭树仪式,以祈求保佑全寨逢凶化吉,无灾无难。几百年来祭树节日一直隆重不衰,加之村规民约的实施,人人懂得乱砍滥伐是要遭报应并受惩罚,使得生态完美,郁郁葱葱。 枫树粑节。图源:people.com.cn 瑶光枫树粑节又是过小年,内容丰富,热闹非凡。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盛装,举行祭树仪式后,再开展踩芦笙,斗牛、斗鸡、斗鸟、赛民歌、演节目、篮球赛等活动。寨上有专门的芦笙堂(苗语叫‘党嗄’),寨脚有专门的斗牛堂(苗语叫‘党你’)。节日里,外来人不论亲疏,入户便是贵客,谁家客多,意味着他家来年最兴旺。 瑶光是清水江木材贸易的中心之一。世世代代木夫、排夫在青山界脚下清水江上劳作,演译了悠扬动听的“河边腔”、苗歌“嘎谐”、情歌、酒歌、伴嫁歌、苦歌、盘歌等,各具韵味,世代传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不可磨灰的红色记忆 1934年农历八月和农历11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瑶光。八月间走三天三夜,十一月间走九天九夜。毛主席还住过李家大屋,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住姜家大屋。姜家大屋曾挂有“瑶光镇苏维埃政府”的牌子。瑶光寨脚有红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强渡“两江”的战斗遗址,民间流传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歌、民谣。红军还为民治病,瑶光青年勇跃参加红军,为红军带路等动人事迹。红军给瑶光苗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因此,寨脚马朝立有《红军战斗遗址》碑和毛主席的《十六字令》,李家大屋设有“红军纪念馆”。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游客前来瞻仰,央视“我的长征”剧组一行曾经前来采访并作了报道。 毛泽东瑶光苗寨行居。图源:贵阳通 瑶光的苗医药故事 李志熙为毛泽东治病和毛泽东为常帮朝治病的故事,成为一段历史佳话,至今仍在瑶光苗寨流传。 1934年12月21日下午,毛泽东随部队来到瑶光寨,在李家大屋安顿下来后,便派警卫员到寨上了解情况。警卫员来到上寨时,发现一个名叫常帮朝的老人卧病在床,便将他扶到毛泽东住处李家大屋,毛泽东要警卫员送他几粒药丸,倒水叫他服下。常帮朝离开时,跪下口称“谢谢老爷”。毛泽东连忙将他扶起,说“我们不是什么老爷,是中国工农红军。我姓毛”。又叫警卫员将常帮朝送回上寨家中。 毛泽东在瑶光用过的床。图源:锦屏人网 毛泽东所住的李家大屋房主李志熙是瑶光一带小有名气的草医。当时毛泽东正患痢疾,住进来后,先是向李志熙讲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要他不要怕,出去把外逃的群众找回来。随后又向李了解瑶光地方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并问李能否找到可治腹泻的草药,李志熙说马齿苋有止泻的功能,我们就常用。随后到屋边园中找得一把马齿苋交给毛泽东,并交代服用方法。 (来源:药王爷说苗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