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内容
排莫不排亲,云上苗寨的别样风情
摘要: 排莫苗寨排莫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东南部,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蜡染艺术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蜡染艺术文化,被中外朋友誉为“蜡染艺术之乡”和“东方第一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 ...
排莫苗寨 排莫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镇东南部,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蜡染艺术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蜡染艺术文化,被中外朋友誉为“蜡染艺术之乡”和“东方第一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 排莫苗寨 吃牯脏的来源 关于“吃牯脏”有很多不同的传说,有的是说因为牯牛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把蝴蝶妈妈气死。后来拥耶、妮耶把大牯牛杀掉,祭拜蝴蝶妈妈让得庄稼得以丰收。还有一个传说是一直老虎盯上了苗族里的姐妹俩,便化作年轻小伙的模样,把他们骗到山洞里吃掉了,他们的佳人为了报仇把老虎杀掉,并杀了一头牯牛练祭祀姐们俩。这些都是普遍的传说,排莫苗寨也有自己的传说。 排莫苗寨姑娘 相传,排莫苗寨的祖先从江西搬迁到排莫定居后,就逐渐忘了过牯脏节,有一年春天,他们正忙着修整农具迎接春耕,一位老人上山去扯犁田的藤子,脚不幸被毒蛇咬了,请巫师来“过阴”看鬼,说他们的祖人过去是吃牯脏祭祖的,从外地迁到这里后,生活变化,没吃牯脏,忘了给祖宗送礼物,使他们在阴间挨饥受冻,才变蛇来伤害子孙。为了消灾除难,从那时起,吃牯脏的祭祖活动又开始盛行起来。规定每隔十二年一次,择吉日是:牛年的农历九月或十月的猪狗天。遇到欠收年,可推迟到二十五年举行。但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牯藏节 牯藏节分两次吃,跨两年时间。第一次在头(鼠)年九月或十月猪狗天吃鱼,第二(牛)年在同时间吃牯牛。头年活动内容非常简单,以鲤鱼祭祖,叫“吃鱼节”,实为“预备节”。时间一般三天,邀少量的至亲好友,间或小规模跳芦笙,对明年的吃牯脏进行讨论研究。 苗族牯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苗族牯脏节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药王爷说苗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