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牙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这里苗族的祖先是吹着芦笙、芒筒,举着火把,从遥远的东方迁徙而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苗族民间艺人。他们之中,有号称“芦笙王”的著名演奏家杨正平,还有许多大歌舞团的优秀演奏员也出生于此,他们曾代表中国民间音乐,到北美、西欧、东南亚及日本等国进行了多次文化交流,把苗家悠扬激越的芦笙吹响在异国金壁辉煌的舞台上,令无数国外观众为之倾倒。 精湛的民间工艺 排牙芒筒芦笙舞表演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如痴如醉,但说到丹寨人制作芒筒芦笙的精湛技艺更是让人为之叹服。丹寨县芒筒芦笙的制作,以排调镇的麻鸟、羊先两寨技艺最古老,维修芒筒芦笙技巧最高明。丹寨县政府驻地龙泉镇的排牙擅长制作多管芦笙,贵州省内诸多芒筒芦笙都出自该处。 聆听远古之音 丹寨的芦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四种不同的吹奏方式,一种是芒筒芦笙,即将芒筒与芦笙一同吹奏,声音高亢激昂,颇具震撼力,这是其他地区少有的。第二种是芦笙组合“四滴水”,以特大、大、中、小四支不同规格的芦笙组合吹奏,音质低、中、高、尖相互配合,声音悠扬缠绵,恰似高山流水。第三种是“对芦笙”,即用两支相同音质的芦笙吹奏,常是在喜庆节日吹奏,这种芦笙受季节的限制,一般是在二月翻鼓节过后到九月秋收前不能吹奏。第四种是多管芦笙,一般是16至24管,用来吹奏现代乐曲。 排牙到卡拉乡间漫游 在排牙的乡间小路漫步,索性来一次勇敢的串寨之旅。从卡拉到排牙,最让人忘不了的,就是沿途层层的梯田,从山上蜿蜒到山下,风景不断变幻,稻田如镜映天光,秧苗嫩绿成行,日光下晶莹翠绿,迎风摇曳。热情友好的村民,毛绒绒的小狗跟在田埂上奔跑的孩子后面,与翩翩可爱的秀美苗族姑娘擦鬓而过——原来她比我更害羞,山崖下的小路,藏在林间的瀑布,短短3公里,竟是酽得化不开的心旷神怡。 (来源:苗岭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