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黔东南新闻> 要闻>内容

脱贫致富 巾帼不让须眉——记施洞镇聚贤姊妹合作社负责人张兰

2019-3-8 16:36|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原作者: 刘洁

摘要: “姐妹们,听党话、跟党走,打赢脱贫攻坚战;姐妹们,棒棒哒,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张兰的聚贤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时她在朋友圈中分享的一段话。张兰,一个四十多岁的苗族妇女,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学 ...
“姐妹们,听党话、跟党走,打赢脱贫攻坚战;姐妹们,棒棒哒,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张兰的聚贤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时她在朋友圈中分享的一段话。

张兰,一个四十多岁的苗族妇女,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学习针线刺绣,心灵手巧的她成为个中翘楚。中年的她,为将民族手工艺传承发扬下去,毅然放弃了多年在外打拼小有成就的事业,回到家乡——施洞镇岗党略村。
脱贫致富 巾帼不当让须眉
 
岗党略村是远近驰名的手工艺名村,特别是这里的妇女手艺精湛、能扛能干,但是她们缺少领头羊带动,多处在自产自销自足的状态,在外打拼多年的张兰深知抱团发展对产业打造的重要性,于是在村“两委”支持下,张兰带头成立了施洞镇聚贤姊妹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变自产自销为商品打造,通过发挥妇女特长,帮助解决妇女经济困难,帮助树立独立的妇女形象。
在张兰的带领下,合作社聚集了十几位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合作社成立2个月便迎来了第一次利润分红,尽管金额不多,但却是2019年的开门红,鼓舞了大家的生产信心。
施洞的合作社不在少数,多是男子当家,张兰以敢于闯拼的精神,为妇女率先树立了典型榜样。
文化传承 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张兰的刺绣工艺品精湛,获得过国家、省、州级多个奖项,是刺绣高级工艺师,是县级刺绣传承人。她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根据合作社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按照流水线生产方式制作完整的艺术品。这样的分工方式能大量提高工艺的制作速度和质量。张兰还利用新媒体进行网上销售,每次的照片都能惊艳朋友圈。按照目前经营情况,张兰预计,合作社的刺绣业务能给成员带来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完全可以使姐妹们实现脱贫。

在镇党委政府的推荐下,张兰积极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资金,大力传承、发扬中国传统苗族刺绣。
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以精湛的工艺,传承、发扬民间艺术,张兰是致富带头的领头雁。
田间地头 妇女能顶半边天
张兰了解到姊妹们制作苗族特色食品是一把好手,决定利用多年累积的客户资源为传统苗族食品打开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兰的食品业务已经远销河南、深圳。
张兰还积极承揽种植业务,不遗余力地发挥妇女优势。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兰承包了镇区古歌广场的几十亩土地种植。
上得了桌,下得了田, 张兰带领的姊妹团撑起了贫困户家庭的经济伞,顶起了妇女独立的半边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